在俄烏戰爭持續發展,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到槍擊身亡等國際重大政治經濟變局下,台灣日本研究院、立法院亞東國會議員友好協會、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等國內涉日重要民間智庫與協會,於7月26日上午在立法院群賢樓會議室舉辦「俄烏戰爭與經濟安全保障下的台日經貿科技合作」座談會,針對前景不明的台日經貿關係進行探討。

擔任立法院亞東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的郭國文委員指出,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美日台已從過去的經貿合作,逐步發展成包括科技供應鏈在內的經濟安全同盟關係。在此背景下的台日關係,有必要朝向法制化發展。特別在安倍晉三過世後,台日關係的未來發展出現新的不確定變數,此時應該要推動日本版的「台灣旅行法」,讓台日關係從人治交流,轉為法制互動。

何志偉委員表示,受到美中貿易戰與全球晶面荒的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提升至關鍵戰略地位。在台日貿易總額突破850億美元的緊密基礎上,以半導體為主,包括5G、AI領域在內的台日經貿與科技互動,對雙方企業來說都是互利、互惠與互補的關係。

台灣日本研究院李世暉理事長強調,今年的日本經濟面臨匯率與供應鏈的雙重衝擊。台灣的觀光客消費能力、科技製造能力,是日本能否緩解經濟衝擊的重要解方。特別在科技供應鏈面向上,未來台日關係的重點,除了經貿合作之外,更要納入科技合作。台灣日本研究院將發揮智庫角色,積極協助推動台日之間的科技對話。資策會台日產業推動中心陳龍主任特別指出,台灣強大的資通訊製造能力,是日本打造數位環境,落實高階研發應用與供應鏈整合的關鍵。未來可朝向智慧移動、智慧醫療等高階、高毛利製造與新興垂直應用場域,建構新方位台日夥伴關係。

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陳文甲主任提到,岸田文雄內閣將承繼安倍晉三的外交路線,發展穩定友好的台日關係。在美中博弈的國際局勢下,未來的台日關係發展,可持續關注「台美21世紀經貿協議」下的台日經貿互動,以及如何建立「產官學研的台日法制互動」。台經院國際處邱達生研究員認為,未來台日經貿互動將以CPTPP為核心。台灣可透過多邊與雙邊的並進,鎖定主要終端需求,與日本建立供應鏈連結。

此外,在台日共同關注的半導體產業領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劉佩真總監認為,俄烏戰爭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投下不確定因素,但短期內台灣的半導體製造仍具強大優勢。不過,半導體業的地緣政治因素已經加重,跨國的戰略合作必要性日增。台灣日本研究院林煥庭副祕書長則指出,雖然日系半導體設備商與材料商站在有利的制高點,但也有技術外流與產業空洞化的危機。台灣可藉由台積電到日本設廠為起點,由台日的產官學研合力進行半導體的設備技術與材料研發,以及專業人才的培育與交流。

與會的學者專家均表示,未來的台日關係將會是包括政治、經濟、科技、安全等議題在內的全方位正面互動關係。這也意味著,跨領域日本專家的專業意見,以及相關人才的培育,將會是下一階段台日關係進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