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選戰將至,外界除了關心各政黨的選戰佈局,也期待候選人拋出政見,民進黨新竹市長提名人沈慧虹接受新頭殼專訪時,談到未來的政見與願景,她表示,台北市長柯文哲當年拆除忠孝橋引道的政策,也是她建議柯市長做的。在台北市擔任幕僚時,即有參與政策規劃的經驗,後來到新竹市擔任交通處長、副市長,因此當選後一定延續目前的施政,特別是預算高達300億元的輕軌建設,沈慧虹信誓旦旦,「一定讓它成真」。

沈慧虹對政策規劃並不陌生,她指出,自己過去在台北停車管理處時,做的就是停車場的整體政策規劃,在興建停車場時,需要考量土地、法令、文史古蹟、需求評估及反對聲音等面向,「停車問題、交通問題,從來不是用交通解決的,一定要用都市計畫、建築管理,甚至還有一些社會秩序,有的時候還必須要人性化,這個叫「行為科學」,甚至要考量票價的制定、經濟的浮動,交通政策當中隱含很多的事情。」

2014年時,她擔任柯文哲團隊交通諮詢小組的決策委員,「我跟他說,捷運二期路網快完成了,忠孝橋應該退出來,忠孝橋為什麼要退到西寧市場,因為北門要重現,古蹟要重現,北門吵了多久要重現,北門重現,鐵道部才會重現,三井倉庫才會重現,整個古蹟群才會出來,那你如果不重現,C1、D1蓋下去,這些可能都不見了。」

過去具有台北市政策規劃的經驗,後來又成為林智堅的內閣,沈慧虹指出,兩座城市在政策規劃上確實有差異,首先面對的就是城市尺度不同,「民國71年的新竹縣市分家,大部分土地當年談判的過程,被新竹縣拿走,所以新竹市最大的兩個地主,一個叫國有財產署,一個叫新竹縣政府,我們每次想要多做一點的公共設施,想要再多開拓一點市民需求的時候,第一件事情都是沒有土地。」她認為,這也是推動大新竹合併的原因,合併後才能突破發展的限制。

蔡英文總統、柯建銘總召視察公道三時,沈慧虹親自介紹。 圖:沈慧虹辦公室提供

沈慧虹強調,會延續林智堅市長的施政建設,包括大車站計畫、軌道建設、新竹輕軌、竹科X產業園區、五楊高架道路往南延伸等公共建設。另外,在教育的部分,也會持續推動新校園運動、雙語教育。她強調,延續施政「是新竹幸福的經驗,像公道三通車,這是大家一起往前走,一個期盼30年的公共建設,本來就不應當耽誤這麼久,我們並沒有放棄,要用盡各種方法留下來,這叫做精神跟做法,絕對不只是一個實質的硬體而已。」

沈慧虹說明,新竹市規模不大,在政策處理上並不難做,但是作為一個護國神山的國際城市,距離國家門戶桃園非常近,離台北是一小時生活圈,有很多商務客,也有很多來就業的國外人士,是一個國際化都市,希望以大新竹合併去治理。她以日前青草湖下大雨的事件為例,上游是新竹縣寶山的客雅溪,若不處理上游的濫墾問題,垃圾就會順流而下到新竹市,此外,大新竹合併後,將生活、醫療資源串連,也有助於就學平權、就業平權與就醫平權,「教育孩子有障礙,那我們就協助孩子的教育,也許是謀生有障礙,我們做更多的職業媒合,甚至引進就業,未來我們社福的部分,可以有多元化的策略。」

沈慧虹:我一定讓輕軌計畫在新竹成真。 圖:張良一/攝

被問到當選第一件想做最亮眼的政策是什麼?沈慧虹說,新竹輕軌未來要繼續做,「這不只是林智堅要做,也是我要做的,因為這是新竹市需要的東西,它不屬於林智堅,也不屬於我沈慧虹,而是一個城市的發展裡需要打破的破口,城市翻轉需要的重要建設,對的事情不屬於我們誰的,只是時勢造英雄。」她說明,這條軌道建設預算高達300多億元,第一期路網都是在新竹市境內,且報告書已經在審查中,可行性研究也已提送交通部等待核定,「我一定讓它成真」。

民進黨提名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每天穿著林智堅贈送的球鞋,走進大街小巷拜票。 圖:張良一/攝

新竹市長林智堅代表民進黨角逐桃園市長,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參選新竹市長,林智堅呼籲選民繼續支持沈慧虹。   圖:翻攝自林智堅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