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海軍提報希望國會同意在2023財年全數退役的9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Freedom-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除了國會希望保留5艘之外,美軍也試圖將該艦種派遣到「對的地方」繼續服役。最新動態是該級別的軍艦首次在中東地區部署,支援在紅海(Red Sea)、曼德海峽(Bab al-Mandab Strait)、亞丁灣(Gulf of Aden)的海事安全任務,「蘇城號(LCS-11)」成為在中東運營的第一艘瀕海戰鬥艦。
「蘇城號」搭載75名艦組員及1架MH-60「海鷹」(Seahawk)直升機,6月25日抵達西亞、鄰近波斯灣西岸島國「巴林」(Bahrain),加入由多國組成的「聯合特遣隊153」(CTF-153),並與地區海軍和海岸警衛隊一起打擊海上犯罪。根據了解,CTF-153是美國、巴基斯坦、巴林等34國共組的「聯合海上部隊」(CMF)旗下4支特遣隊之一,於4月17日成軍,肩負紅海與亞丁灣海事安全。此前,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1846(2008)號決議案,為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維持紅海、亞丁灣航行安全,包括中國解放軍、日本海上自衛隊等多國均派有護航艦隊巡航保護商船過境。
負責中東地區行動的美國海軍第5艦隊認為,瀕海戰鬥艦具備速度與敏捷性,能有效與區域各國海軍及海岸防衛隊整合,共同執行各式任務,可以讓美軍大型水面艦有餘力執行其他任務,是非常適合該區域的艦種。若能有效證明艦艇們務效率,對於繼續保留運營則更具說服力。
「蘇城號」在中東部署前先在加勒比海水域執行任務,在當地緝獲市價約2400萬美元(約新台幣69.5億元)至少600公斤毒品,為海上執法暖身。對於伊朗支持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不時在紅海、曼德海峽發動針對沙烏地阿拉伯的攻擊;也經常在區域內截獲經海路走私的軍火及毒品,疑似供應青年運動或為伊朗的活動提供資金。美軍派出瀕海戰鬥艦以維護海事安全為名的打擊走私運毒,頗有針對伊朗的意味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