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5日電)新北市府今天表示,培育原住民族語老師跳脫傳統模式,在沉浸式幼兒園以族語教學。烏來國中學生需參與泰雅編織課,除以族語溝通,更要完成自己織衣參加畢業典禮。
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局長羅美菁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109年9月成立德拉楠實驗小學深耕泰雅民族實驗教育課程,聘請部落耆老授課,以體驗課程為主,讓學生在學習泰雅文化知識、智慧中,自然而然使用族語。
她說,原住民族有16族,有42種語言別,因地域或部落不同而有差異,甚至完全不同。振興與推廣族語必須透過教育、生活環境、因地制宜;原民局成立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委員會,規劃、審議及諮詢族語教育,在生活中學習是最好的方式。
羅美菁以身穿的「泰雅方衣」為例說,這是請烏來織女結合祖靈對話、紋飾圖騰、現代蕾絲,混搭編織拼縫成無領的短背心,結合族語教學可理解原民文化與深層智慧內涵。
她說,方衣紋飾大都是直條紋、菱形紋、方格紋等夾織表現,她穿的「XO織紋」為烏來屈尺群泰雅特色,來自族人牽手起舞、共同吹奏口簧琴與吟唱古調的意象,代表團結、分享、互助的精神。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與原民局合作「原住民族文化暨族語教學扎根計畫」,參加歲時祭儀的學生都給予公假;也在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研發族語教材。
教育局幼兒教育科長陳沛雯說,林口區麗園國小附設幼兒園為沉浸式族語幼兒園,讓孩子把握學語言的黃金時期,在情境中自然聽、說族語。育德國小附幼、樟樹國小附幼,今年9月也將實施沉浸式教學。
教育局國小教育科長林奕成說,高中以下原住民族學生將近1萬人,烏來國中小將族語課程融入生活,無論狩獵、織布課程,學生都以中文及泰雅語雙語溝通,在耕作、除草中同時認識植物、自然學習族語。學校榮獲教育部111年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
原民局說,學習並通過族語認證的人數逐年成長,採集並記錄古謠、競賽傳唱,讓很多長者非常感動。國小、國中學生的族語課程,從基礎的泰雅語學習到歌謠田調、傳唱,讓孩子在烏來的歌謠中,傳承祖先的故事。(編輯:李錫璋)1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