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聯社》報導稱,韓國軍方消息人士透露,韓國海軍已經為 8,200 噸級「宙斯盾」驅逐艦的一號艦擬定了名稱,海軍艦名制定委員會將「正祖大王」號選定為韓式驅逐艦-III專案第二批次(KDX3-2)首艦的名稱,編號 DDG-995 。預計最早將在 7 月份下水。
韓國喜歡用其歷代君王的廟號為其戰艦命名。第一批次首艦用的就是韓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世宗,第一批韓國造了三艘,包括 1 號艦「世宗大王」號(DDG-991), 2 號艦「栗谷李珥」號(DDG-992) ,以及 3 號艦「西崖柳成龍」號(DDG-993)。
根據韓國軍方的計劃,第二批次 KDX3 驅逐艦,每兩年交付一艘,剩下兩艘的編號為 DDG-996 和 DDG-997 。按照韓國國防部 2019 年發佈的計劃,第二批 KDX-3 驅逐艦的總預算高達 33 億美元,單艦成本已超過 10 億美元。
第一批次的 KDG3 驅逐艦是以美國「阿利-伯克」 Flight 2A 級為基礎開發的韓國版本。也有網友嘲諷這又是一個「萬國造」,雖然武器系統等方面確實有不少技術都來自於歐美諸國,尤其是美國,不過當美國無法提供的時候,韓國也能融會貫通。
「世宗大王」級驅逐艦的最大特點,就是空前絕後的 128 個垂直發射系統,其中 80 個單元為 MK-41 垂發系統,主要用於填裝「標準-2」防空系統。由於美國不願意給韓國下放 MK-41 發射巡航導彈的能力,韓國就在上面配備了 48 個單位的韓國國產的 K-VLS 垂直發射系統,填裝韓國自主研發的「玄武IIIC」型巡航導彈(射程 1000 km)和 K-ASROC 「紅鯊」反潛導彈(射程 20 km)。
以「正祖大王」為首的第二批次 KDG3 驅逐艦,則是在第一批次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多項改進。兩個批次的艦體尺寸並沒有發生變化,長寬依舊為 170 米、 21 米。
而「正祖大王」號的標準排水量由 7,600 噸上漲到 8,200 噸,滿載排水量也達到了 1.1 萬噸,高於伯克級,略低於 055 大驅,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滿載排水量是 1.4 萬噸,這個要等更確切的消息驗證。
兩批次最重要的差別還是在垂直發射單位上,第二批次的三艘艦艇的垂發單位由 128 個削減到 104 個。原先的 MK-41 發射單位,從之前的 80 個單位下降到了 64 個,而 K-VLS 發射單位也會由之前的 48 個降到 16 個,另外這一批次還會加裝 24 單位的大直徑 K-VLIS2 垂發系統。
先前,有消息稱,第二批次上的 K-VLS 發射系統將不再使用之前的美制「拉姆」近防導彈系統(RAM),而轉用韓國國產的「海弓」近程防空導彈(K-SAAM),再加上 K-SAAM 採用「1坑4彈」的裝填方式。因此 KDX3-2 的垂發單位雖然少了,但裝彈數量反倒有可能超過 KDX3-1 ,除此之外,此次增加的 K-VLIS2 垂發系統還可以用於發射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無論是逐漸將垂發系統更換為韓國國產的,還是在第二批次上就加裝可以發射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垂發系統,都可以看出,新一代 KDX3 驅逐艦正在朝著韓國方向改變,能否走出一條韓國自己的路還有待觀察,不過,由此可見,韓國造艦確實有著不小的野心。
但韓國 KDX3 想要與中國 055 大驅相提並論,可能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就拿上面說到的垂直發射系統來說,無論第一批的 128 個垂發單位,還是第二批的 104 個單位,反映出了韓國軍方造驅逐艦的尷尬之處,無法做到完全國產化,未來到底如何發展,還將受制於美國。
韓國的萬噸驅逐艦,仍然處在改造「阿利伯克」級未完成階段。而中國 055 大驅不僅技術完備,也留有不少的改造空間,與美國的「阿利伯克」級比,又有後發優勢。
從數量上來說,中國第一批 055 大驅就造 8 艘, 6 艘已經服役,另外 2 艘也很快就會入列,第二批的 8 艘也已經開始建造,預計也會有不少調整。
綜上所述,韓國的 KDX3-2 雖然與中國 055 同屬萬噸大驅,並較第一批有了小幅韓國化改造,實際上兩者可比性不強。
韓國國產的一坑四彈垂直發射「海弓」近程防空導彈(K-SAAM)。 圖 : 翻攝自KKNews
中國建造的055型驅逐艦。 圖:翻攝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