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展開為期十天的訪美之旅,舉著「重返美國」的旗幟,朱立倫率團走訪美國,要向美國各界展現「國民黨回來了」的意志,朱立倫在行前表示,此趟美國之旅不只是為了國民黨自己,還要為了中華民國和台海安全,讓美國政界、學界、僑界看到國民黨是一個負責任的在野黨。

問題是,國內輿論並不這麼認為,放大檢視朱立倫赴美的正當性,就連國民黨內部都有人不看好,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示,朱立倫如果想美國立下「投名狀」,或許能達到賓主甚歡的印象,但仍難有成效。

朱立倫說親美路線未變 美國會信嗎?

朱立倫為何要在此時此刻前往美國訪問?難道是要為了年底的選舉?還是要為2024年的總統大選熱身?從政治動機來看,表面上確實沒有選舉考量的必要,年底大選是地方選舉,訪美難有任何加分效果,而如果要為了參選2024年總統改選取得美國的認證,這個時間點又太早,而且美國也不會有回應,朱立論能在美國見到的官方層級相當有限。

那麼朱立論訪美的重點會在哪?或許只有兩個,一是為國民黨「重建」駐美代表處揭牌,二是向美國展現國民黨「對中新路線的誠意」,不過,要修補與美國的關係,恐怕沒那麼容易。

國民黨過去六年在野,除了曾在2018年曇花一現之外,國內的民意支持一直處在低迷的狀態,各種重要公共議題的攻防,如果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不然就是內部宮廷文化「作繭自縛」,以政治慣性來看,過往執政黨第二任進入後半段時,在野黨聲勢都會有所提升,但是,朱立倫所領導下的國民黨卻成了「反例」。

過去六年,國民黨一再以「疑美論」來進行政治操作,甚至不時出現與中國一搭一唱的「巧合」,「反美」的形象撕不下,更是自己將「親中」的標籤硬是貼上,如今要訪美來釋疑,講再多「親美路線未變」,但是美方相信嗎?

要重返美國 朱得先說清楚為何離開

「重返美國」是朱立倫這趟訪美的口號,所謂的「重返」就代表著「目前還是離開」,就算是要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重新開張,但也必須解釋,為何2008年馬政府重返執政後裁撤?難道是因為取得了政權就覺得政黨溝通不重要了?還是因為要鋪陳「親中路線」要向北京「投名狀」呢?

更不用說,2004年為了建立與美國溝通的窗口,十多年後,「重新開張」的用意為何?倘若2024年再重返執政,代表處會否「再次關門」?有需要的時候就「開門」亮相,不需要的時候,或是要向中國卑躬屈膝時就「關門」,難道代表處是「工具」嗎?

同樣的邏輯,朱立倫要向美國說明的是,為何國民黨「要回來了」?這不是簡單一句「親美路線沒變」就能呼嚨過去,如果對美路線沒變,那又何必強調「We are here」?朱立倫要重建國民黨與美國的關係,那就必須盡釋前嫌,尤其是美國講求「信任」的社會文化,國民黨要如何「重建互信」,這不是代表處「開門」就有生意可做,顧客埋不埋單,關鍵在於「誠信」。

台美進入合作倡議 國民黨跟得上嗎?

問題是,國民黨常常說一套做一套,一邊說要重視台美關係,另一邊卻是看衰台美交流的意義,更不用說去年操作「反美豬」公投,朱立倫必須說清楚講明白,是出於政治利益?還是政治立場?「坦誠」才能自我解套,否則都會被看破手腳。

朱立倫訪美前,台灣與美國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 Century Trade),象徵台美雙方將在共同的目標上進入實質的經貿合作關係,雙邊共同推動倡議,將比美國主導「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諮商進展更快,也助於未來台灣進入IPEF能無縫接軌,甚至超前部署成為印太經濟合作的領先群,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正前往美國路上的朱立倫,該如何看待台美之間的戰略合作,當美國擴大印太安全的範疇,不單只是軍事防衛,還有社會、經濟及民主的安全模式,朱立倫要向美國提出「對新中路線」,如果還是過去那套打馬虎眼的模糊說法,恐怕會讓人以為與國際情勢脫節,更無法讓美國的信任「重返」。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