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孩子大學讀了一半想休學,是否要同意?孩子在外地求學,我們努力工作,每個月給他足夠的錢,但是孩子仍忙於打工而荒廢學業,這時候是否要調整?孩子希望我給他錢去健身房,我拒絕,運動是好事,但是我希望他能夠獨立賺錢進行這樣的花費,然而拒絕他時,我心裡很難過,這樣是否會對孩子太殘忍?

如果說,身為父母,是孩子的守護者,那麼,在幫助孩子的過程,怎樣的做法才是助益孩子的生命呢?

標準、正確的做法往往不易論斷,但是過程中的為難與矛盾卻是如此的真切。這樣的矛盾雖可能變成一種壓力,卻也是一個我們自我觀察與重新省思在父母角色中的自己、孩子、跟孩子關係的機會。

在觀看動物頻道時常常發現,其他動物的父母也常面臨與我們極為類似的兩難或不確定的處境。而這些父母也需要展現守護與放下的智慧。

當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許多動物的父母會注意孩子的發展狀態及個別特性,當孩子成長到可以練習從高處飛下時,對於勇氣較充足的孩子,父母就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展翅飛翔;對於較容易較害怕的孩子,父母會沉著、淡定等待及鼓勵孩子自己跨出去,若孩子還是不敢,就可能推孩子一把,讓孩子直接面對。

曾在BBC頻道看到,那阿爾卑斯山的金鵰父母,通常在孩子三個月大後,會想辦法(例如讓寶寶挨餓),增加孩子獨自飛翔的意願。飛出去雖然有危險,但是待在洞內只能有狹隘的視角,飛出去可以全然地展現身為金鵰的美麗,抵達阿爾卑斯山的高點,擁有更寬闊的視野。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身為父母的我們會有許多複雜感受。心理學研究發現,在親子相處或孩子遇到困難時,若父母對自己情緒有較好的管理,不僅有助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也幫助我們看到自身與孩子的狀態,更開放地與孩子溝通討論,增加孩子面對問題的勇氣與解決問題的潛力。

文/圖黃素英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天晴診所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臨床心理師黃素英。   圖 : 黃素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