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在現代忙碌的社會中,家長所要肩負的壓力遠比早期社會要來得大。每天上班除了要面對工作壓力外,下班後還得要操勞各種家事,孩子也總是會有許多事情等著家長操心(如:學習表現、人際困擾,或是生活習慣)。家長在壓力過高的狀況下,情緒也容易變得不穩定,若這時孩子又吵鬧不配合,那對已經如履薄冰的親子關係,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Cameron(2012)指出,家長行為在親職壓力與兒童行為問題間扮演著中介的角色。當親職壓力過高時,容易會影響家長的情緒行為表現(如:變得易怒、挑惕、缺乏彈性);而家長在狀態不佳的情況下與孩子互動,則會加劇孩子反抗的力道,並形成不良的互動循環。

因此,身為家長,我們可以這樣做:

提升自我覺察

造成家長感到親職壓力的因素有許多,為了能夠有效的採取相對應策略,辨識壓力源以及壓力感受就會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我們會需要留意自己的飲食、睡眠狀況,以及生理改變;留意自己在面對孩子行為問題時的情緒與想法,或是因為什麼原因在孩子面前容易生氣。把想得到的原因通通記錄下來,再逐一尋找資源解決問題。

尋找資源避免單打獨鬥

吳佳玲(2008)回顧台灣親職壓力的研究後發現,父母獲得的社會支持與親職壓力負相關;而父母親共同的親職參與程度越高,其親職壓力則越低。因此,當覺得親職壓力過高時,無論是打電話給朋友訴苦獲得情感支持取向、上網加入親職社團獲得普同感,或是參與親職課程增加知識與能力,都可以減緩親職壓力。另外重要的是,育兒是兩個人的事,需要父母共同參與!

照顧好自己

大多數的人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學習如何擔任父母的角色,一路上跌跌撞撞,從做中學習。所以我們要允許自己有犯錯的空間,肯定自己的努力與付出,並且做一個夠好的父母就好,而非完美的父母。此外,Cameron(2012)也指出,壓力管理(如:漸進式肌肉放鬆、靜坐冥想、認知重建),能有效減緩親職壓力。

給予孩子合理期待、轉念思考,以及發現孩子的優點

我們必須瞭解自己孩子的氣質,以及他們在各個年齡發展上的限制。教導時使用符合孩子年齡的語言與給予適齡任務,避免過高的期待造成親子雙方的挫折。我們也需要在孩子犯錯時轉念思考,像是「孩子是我生的像我」或「他沒有每次都這樣」;時常留意孩子的優點,在孩子不配合時回想他/她天使的一面。

文/黃崑霖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