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美東時間3月30於國會聽證會上稱,要拿出新辦法遏制中國「損害」美國利益的經濟行為,並表示「關稅在內的傳統貿易政策工具已經不夠,美國需要更新的工具應對。」對此,美國財經專家分析認為,戴琪的言論意味著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在評估對華經貿政策的拜登政府,已逐漸形成其對華經貿政策的整體框架。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指出,3月30日戴琪在美國國會上作證時表示,美國在貿易方面與中國接觸所作出的努力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但是讓中國真正做出改變仍「難以實現」。戴琪在會中以鋼鋁和太陽能領域與中國的分歧為例表示,「“現有的機制太慢或不適合有效解決中國在這些行業的問題。」他接著說,包括關稅在內的傳統貿易政策工具已不夠,「我們不能乾等著中國作出改變,美國必須自己作出行動,比如推動製造回流美國並重建我們的製造業基地。」他呼籲,國會應通過跨黨派創新法案的立法,批准用於半導體製造和研究的520億美元的撥款,以真正提高美國競爭力。

然而,戴琪說,中美進一步對話的大門仍然敞開,「美國依然會繼續施壓中國。」不過,他沒有提及具體的對華新措施。此外,戴琪還表達了對全球化的失望。他稱,在歷經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俄烏衝突後,「已有的全球化加重美國在供應鏈方面的不安全感,美國所依賴的合作者也並不能讓我們感到放心。」而此話也被《華爾街日報》在報導中解讀認為,「戴琪的講話透露出拜登政府的這位首席貿易官員的態度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此外,戴琪指出,美國在與中國就貿易慣例進行的談判中並不尋求新的協議,而是要解決北京「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他向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表示,要與北京就其遵守該協議進行的會談「非常困難」。戴琪說,「我認為,我們不一定要在下一階段考慮另一項協議,而是要把我們對中國挑戰的關注擴大到第一階段的承諾和遵守之外,擴大到第一階段沒有涉及的問題。」戴琪指出,中國政府正全面試圖讓中國在關鍵行業和越來越多的未來行業中佔領市場。

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表示,戴琪一直在對前任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的對華貿易政策進行評估,「有可能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作出評估報告,甚至已向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匯報,並提出幾套方案,所以戴琪才會在這個時候在國會作證時發表上述言論。」

高凌雲認為,戴琪講話中最值得關注的應是美國應對中國競爭的策略的調整,即發展國內產業,吸引製造業回流。「這是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的那套政策,那時戴琪也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工作。」高凌雲接著表示,這意味著拜登政府未來的政策重點將不再是加徵關稅,而是以提高國內GDP為目標迫使製造業離開中國。因此,他認為,戴琪所謂的新工具應該是一整套制度、投資、知識產權、環保政策等,而非加徵關稅這麼簡單。

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束珏婷日前回應,一貫支持以世貿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系,尊重市場規律,反對保護主義,致力促進全球經濟和貿易健康穩定發展,「所謂扭曲市場行為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