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爾街日報》報導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政府就人民幣計價石油合約的協商已斷斷續續談了6年,但卻在今年加速了該協商的進程,亦即,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在未來石油的貿易上,將會有部分貿易由美元計價的交易轉為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雖然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要以人民幣計價來採購石油的議題並非首次討論,但是,隨著沙烏地阿拉伯出口石油至中國的比重增加,雙方採行人民幣計價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
沙中以人民幣作石油交易 難撼動美元地位
當沙烏地阿拉伯可能將以人民幣來做為與中國進行石油出口的計算基礎時,多數人心中的第一個疑問必然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做法是否影響美元的地位。首先,就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兩國間的貿易而言,中國可以使用人民幣向沙國進口石油,沙國也可以用人民幣向中國進口其所需要的產品,換言之,只要沙、中二國互有需求,其使用何種貨幣作為結算單位並無差異。其次,就美元的地位而言,在美元供給不變下,當有國家減少美元的使用時,美元的價值就會降低,進而降低持有美元的誘因。若減少美元使用的國家持續增加,則必然會影響美元作為國際強力貨幣的地位,但是,上述情境僅有在各國對於美國產品的製造業貿易或技術與專利權授權等服務業貿易的需求大幅降低才有發生的可能。以目前美國在低軌衛星、自駕車、教育與矽谷的創新能量而言,美元的地位是難以撼動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採購需求是建立在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上,但是,隨著全球供應鏈的移轉以及中國對與之立場不同的外國政府採取戰狼外交的作法後,美國、澳洲、加拿大、英國以及近期的德國政府對於中國的態度已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隨著民主國家對於中國經貿政策的改變,各國對於中國投資與生產的規模將逐漸縮小,中國對於能源進口的需求也會減少,此時,沙烏地阿拉伯與中國在石油的貿易與其他財貨的貿易往來密切程度也會降低,因此,對於人民幣的需求也會減少。由此可知,即使沙、中二國以人民幣來進行石油貿易,對於美元影響也不會太大。
中國科技遭管制 人民幣國際化目標仍遠
一個國家的貨幣如同一個國家所發行的債券,當一個國家的政治與經濟情況有高度不穩定時,該國的國家信用評等必然會降低,因此,該國政府發行債券所需支付的利息將會大幅提高,其所發行的貨幣也會貶值。例如,近期俄羅斯的經貿受普丁入侵烏克蘭的決策以讓盧布與債券都有顯著的下滑。以目前中國廠商如華為、中興公司因美國科技管制禁令所受到的影響來看,中國或世界主要國家的核心技術都仍掌握於美國廠商,因此,將沙國與中國在石油貿易可能以人民幣作為計價單位來推估美元將受到很大的威脅並不正確。
最後,就未來國際金融的支付可能走向二元化或美元國際地位是否會因此受到威脅而言,在過去金本位主義的時代,每單位的貨幣價值取決於貨幣發行者所持有的黃金數量多寡,在美元為世界主要貨幣的當下,美元的價值來自於美國本身在科技、醫藥與其所創造的智慧財產權對於人類的影響程度與價值。因此,其他貨幣有無可能成為威脅美元地位的可能應是該國的科技發展程度而定。事實上,在歐元誕生的時候,歐元被視為可能取代美元的強力貨幣,然而,在歐元區面對歐債危機所產生貨幣貶值之際,美元的地位反而更加穩固。在中國的生產技術仍面臨美國科技管制的情況下,沙、中二國以人民幣作為採購石油的計價基礎僅是人民幣的跨境交易,距離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國目標仍遠。
(本文經央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