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引發對台海局勢的關注。學者蘇紫雲指出,2022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影響,中國經濟局勢較不理想,但它的國防預算反而成長7.1%,達6.45兆元,是台灣3,740億元的17.2倍。他認為,台灣合理的國防預算至少要達到4,800億元,約GDP的2.2%,才能真正達到不對稱戰力。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今(10)日舉行「俄烏變局下的台海情勢」座談會,由主任羅致政主持,並邀請淡江大學整合戰略中心執行長蘇紫雲、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與民進黨中國部主任吳峻誌與談。
蘇紫雲表示,台灣不是烏克蘭,但需要更務實,烏克蘭是歐洲民主防衛最前線,台灣則是印太民主最前線。台灣比較幸運,地緣、政治、戰場環境都比烏克蘭優越,善用籌碼可轉變為砝碼。
蘇紫雲說,在台海風險控管下除了結合潛在盟邦的共同安全外,也要向國際傳遞正確的戰略訊號,但關鍵仍要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才能增加與盟邦真正的互信與強化協防意願。
蘇紫雲說,俄烏戰爭持續,中國兩會召開,其國防預算仍增加,超越其經濟成長,連年強化軍事投資。中國國防預算持續擴張,從2020年的5.41兆,到2021年的5.87兆,到2022年的6.45兆台幣。而台灣的國防經費有待強化,他認為,至少應在4800億的規模,也就是2021年GDP 7,092億美元的2.2%,才能真正達到不對稱戰力。增加國防預算是最重要的指標,有國防才有外交話語權、有國防才能赫阻侵略。
蘇紫雲舉例說,「如果印太這裡是個安全股份有限公司,我們出資的比例要比較高,我們出資要達到安全的比例,絕對不要只想依賴別人,這也就是中國國防預算相對成長,我們相對比較少」。
對於中國政府宣布捐贈烏克蘭500萬美元物資,吳峻誌說,最近有媒體報導中國要調整立場,從挺俄式的中立慢慢到更為中立,這包括對烏克蘭釋出善意,或擔任調停角色。
吳峻誌說,但中國的立場還是有潛在的矛盾。第一、中國沒辦法完全挺俄,因為俄羅斯對烏克蘭出兵或主權上的主張,這與過去中國在國際上的說法是有矛盾的。這包括,中國支持烏克蘭是個獨立自主國家;中國也認為不應該干涉他國內政。
吳峻誌說,第二、現在全世界都在制裁俄羅斯,只有中國沒有。因此,也有人認為制裁俄羅斯的下一步就是連帶制裁中國。這對於中國現在這麼不穩定的經濟,也是另外重要打擊。
吳峻誌說,但中國可以反俄嗎?恐怕也不行。除了最近的俄烏戰爭,從2016年起的世界主軸就是美中衝突升高,中國聯合俄羅斯對抗美國是很重要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