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正積極推進新型中型登陸艦(LSM,原稱輕型兩棲戰艦)計畫,以增強海軍陸戰隊在印太地區的作戰能力。根據《Naval News》報導,海軍已採取關鍵措施,加速基於現成設計的LSM艦隊建造,預計採購18至35艘,首艦將於2025財年動工,預算約2.68億美元,首批8艘總計耗資約19.6億美元,預計於2029年2月交付首艦。

海軍海事系統司令部(NAVSEA)已完成從博林格船廠(Bollinger Shipyards)及荷蘭達門(Damen Naval)海軍造船廠取得以色列後勤支援艦(ILSV)及LST-100設計的技術資料包(TDP)。NAVSEA與LSM計畫辦公室(PMS 347)發出資訊徵求書(RFI),尋求具備船舶建造管理(VCM)經驗的公司參與,預計每艘LSM建造需32至36個月,首批8艘將於6年內交付,後續可能追加訂單。

精選報導:菲律賓監控:5中國海警船、11艇、9民兵船、2飛行器聚焦南海仁愛暗沙操演

LSM旨在為海軍陸戰隊的濱海戰鬥團(MLR)提供靈活機動性,支援「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理念,特別針對西太平洋潛在衝突場景。該艦可搭載至少75名陸戰隊員、600噸裝備,並擁有約743平方公尺的貨物空間,長約121.92公尺,吃水低於3.65公尺,續航速度14節。與現有大型兩棲艦相比,LSM更小巧且成本較低,每艘平均造價約1.5至2億美元。

為降低成本與風險,海軍放棄原先自研設計,轉而選用成熟的商業/非開發項目(CNDI)設計。經過評估14份業界提案,博林格的ILSV及達門的LST-100脫穎而出。達門曾為奈及利亞海軍交付1艘LST-100,澳洲也於2024年底選用其設計建造8艘重型登陸艇。海軍計畫由單一或多個美國船廠建造,確保能力、成本與交付速度的平衡。此計畫將顯著提升海軍陸戰隊在爭奪環境中的作戰效能,並強化美國造船工業基礎。

美軍新建中型登陸艦,將參考荷蘭達門海軍造船廠LST-100。圖為LST-100渲染圖。   圖:翻攝Damen Shipyards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