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興建營運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與「蔣經國總統圖書館」,近日規劃開放參觀。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21)天表示,各機關近年已陸續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處置威權象徵,該園區與圖書館卻仍以蔣經國命名;後續將發函建請北市府依促轉條例辦理,並建議檢討文資指定理由,加入轉型正義思維。

促轉會去年9月任務推動及調查結果報告指出,蔣經國早年歷任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主任、國防部政治部主任等職,一手掌握黨政軍情治系統,此系統釀成的大量白色恐怖案件,造成上萬個家庭破碎、無數人受到牽連。蔣中正生前,蔣經國已逐漸接續領導國民黨,在未經民主選舉的情況下,繼承威權統治,為促轉條例中所指稱的威權統治者之一。

促轉會表示,蔣經國就任總統後,雖然在形式上未如其父蔣中正直接介入軍事審判,但為求政局穩定,其政府將黨外人士與「共匪」及海外台獨掛勾為三合一敵人,動輒以叛亂罪扼殺民主運動,其任內仍有余登發案、蔡有全及許曹德案等政治案件;亦曾爆發江南案。

促轉會強調,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蔣經國也親自督導專案,日記中自陳欲對黨外人士「一網打盡之後,再做斬草除根之事」。他對憲政民主素養有限,視選舉為勞民傷財卻又不得不辦之舉,卻因順應社會壓力與國際因素解除戒嚴,被許多人當成民主推手。林宅血案、陳文成案受害者於案發前受到當局嚴密監控;蔣經國身居威權統治當局權力頂峰,卻在陳文成命案發生後,益發重用涉入陳文成案的警總總司令汪敬煦,可以看出威權統治當局為確保政權安定而阻撓真相揭露的意志,使該案件至今懸而未破。

促轉會進一步說明,「七海寓所」是蔣經國之寓所,於2006年被指定為台北市定古蹟,指定理由頌揚蔣經國「進行解嚴與民主化」,在經濟與文化建設上卓有成就。卻對前述威權事蹟隻字未提。周遭土地房舍於2009年後,陸續由國防部無償撥用予台北市文化局,後經北市府BOT規劃為「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該園區整體與圖書館皆以「蔣經國」命名,未來若開放大眾參觀,已屬促轉條例第5條第1項所謂「公共建築或場所之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之威權象徵,依法應予改名或以其他多元方式處置。

促轉會指出,全國各機關已依法陸續處置過往威權時代留下的蔣經國相關象徵,開始反省歷史,整理各機關協助填報狀況,全國蔣經國相關象徵共72處,共占全國威權象徵比例約4.7%,場域遍布全國,包含33座塑像、19幅遺像、以及20處以蔣經國為名之命名空間(含街路名稱、校名等)。72處威權象徵中,經促轉會持續追蹤管考與協商建議,共有12處已完成處置(10座/幅塑遺像已移除,2處空間已改名)。與該園區同屬命名空間的,包含內政部轄管之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去年10月已將經國樓改名為明德樓;地方政府則如台南市立關廟國中,今年1月其已將校內經國堂題字拆除。

促轉會表示,因該處屬於「命名空間」類之威權象徵,將發函北市府建議應予改名或其他配套處置,並檢討相關文資指定理由。該會建議,作為政府轄有之公共空間,與民間流傳之多元歷史記憶不同,應彰顯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重要性,確認民主人權等價值,非僅從單一面向頌揚歷史人物,以達到「否定威權統治之正當性」、「記取侵害人權事件之歷史教訓」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