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韓國拍出《魷魚遊戲》席捲全球,各界也提問,台劇可能轉型?可能提升嗎?

最近,台灣觀眾目光聚焦在台劇《華燈初上》,它更受到市場肯定,邁向國際。

颱風夜雨,條通華燈閃耀如昔,巷子被映照出水晶燈般的幻彩,這是台劇《華燈初上》裡的蘇媽媽,待在這兒的最後一夜,血色琉璃煙灰缸靜靜地被擱在日式酒店「光」的角落,缺了一個角。她們拍了一張大合照,照片裡,蘇媽媽還是笑得那麼溫柔婉約,就像株白玫瑰,也像株鮮紅色的罌粟花。

隔天,荒山已躺一屍身,著優雅紅色高跟鞋⋯⋯。

「光」和各種粉黃色、粉藍色、螢光綠色五彩光暈背後的陰影,一起織就了《華燈初上》的故事,而戲裡那些修長的手指、上好的白蘭地、毛絲混紡的高級披肩,都和陰謀鬼胎混雜在一塊兒,襯托這齣戲晦暗絕美的氣質。

誰殺了她?又為什麼殺她?角色們都有各自的殺機,也有各自的愛與恨。總製作人戴天易坐在咖啡廳裡,穿著剪裁一流的西裝,人生得很貴氣,露出戲中人那種神祕微笑,輕聲道:「我媽也打給我,問我誰殺了她?她說,做媽的竟然不知道兒子拍戲的結局,怎麼那麼沒面子!」那跟媽媽「劇透」了嗎?他高深莫測又搖搖頭:「怎麼可能!」

2021年台劇聲量空前 資金之外 還需「商業模式」

2021 年,從《天橋上的魔術師》、《火神的眼淚》、《斯卡羅》到《俗女養成記2》、《茶金》、《華燈初上》,台劇聲量空前,但在影視業界,還是沒人敢斬釘截鐵地說:「台劇 2021 年大爆發。」畢竟,無論是《天橋》或《斯卡羅》這幾部高成本戲劇,都是國家級「前瞻計畫」全力挹注的作品。

但是,一部台劇能靠自身吸引資本投注嗎?單槍上陣不靠政府,它就能在市場上一騎絕塵嗎?

「對影視產業來說,《華燈初上》無疑起了示範效果。」催生名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瀚草影視總經理湯昇榮說。他很清楚,《華燈初上》除了是部好看的戲,它更可能為積極尋求商業模式的影視產業,打入一劑強心針。

這幾年,整個影視環境對台劇是有利的,一方面, 2016 年國際影音串流平臺 Netflix 開入台灣,大環境就開始「起風了」。傳統電視台不再是台劇賣版權的唯一選擇。Netflix、 HBO 等國際平臺,一開始在台前期投資幾部戲,評價兩極,後決定以買片代替投資,這讓台製內容擁有自主權的同時,更可以靠高品質議價。

至於,過去台劇積極爭取的中國市場,在對岸一系列「限娛」政策衝擊下,影視內容產製受限,反讓台灣成了演員、導演以及影視團隊重要選項。百聿影視內容總監陳雨凡說:「國際 OTT 平臺還是無法進中國,台灣是開放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華語基地,國語也比較共通。確實目前對台灣華語劇的未來,是很好的發展。」

從瀚草製作的《誰是被害者》開始,台劇就已經開啟「將版權賣國際 OTT 平臺」的獲利模式,《華燈初上》進一步完整了這種模式。 Netflix 已砸 3 億元天價(市場推估)買下該劇全球獨家播映權。第 2 季上架 3 天,就衝   Netflix 排行榜冠軍。

且據悉,愛奇藝、騰訊、優酷等中國大型影音平臺,也早已如火如荼洽談版權,準備再為《華燈初上》投資、製作方百聿數碼貢獻營收。「它找到國際賣家,又能在 OTT 平臺、中國市場兩邊獲利。」湯昇榮說。因此,《華燈初上》不只是一部精采的作品,更是個成功的商品。

如何滿足觀眾口味? 條通當背景 結合懸疑路數

那麼,戴天易和百聿,又是如何抓住風向,鍊成這部既吸睛,又吸金的內容產品呢?

(本文獲今週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 130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