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怎麼看中國經濟的發展?
《人民日報》在2021年12月9日於第9版發表文章,題為《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次偉大覺醒》,作者是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這篇有署名的評論文章,稱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文章贊揚了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以及胡錦濤在改革開放期間的貢獻,但是長達近4000字的文章卻沒有提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名字。許多專家及媒體就說,此事非比尋常,或許與習近平大舉整肅、造成中共黨內不滿有關,有人更以官媒政變來解讀此事,也有人認為反習派已經有辦法在黨內對習進行杯葛。其實,日本最近就有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評論家很敏感地從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提出的中國經濟發展之概括中,看出了習近平被重重打臉的寫法。
中國共產黨從12月8日至10日之間召開了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個會議是:以2021年的經濟政策的總括與分析為基礎,要決定2022年的經濟政策的方向的重要會議。
目前日本許多媒體都報導說:這次會議的內容是以稍微積極的方向來規定:在今後要持續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寬鬆的金融政策、對於不動產的管制,要進行部分的放寬、改善外資企業的待遇以引進全球企業的投資等等。
不過,中國經濟現在面臨三重的壓力,首先是面臨需求的緊縮,其次是遭遇到對於供給面的打擊,第三則是將來的前景不明。這個工作會議對於這個三重壓力是有指出的,但在日本國內,幾乎對這個指摘並沒有加以報導。
其實,經濟是由需求與供給所組成的,需求假如不行(需求緊縮),那麼供給也會不行(對於供給的打擊),更且在未來前景也很嚴峻的情況之下,中國經濟在結果上很可能會全面走下坡。
在工作會議中的這個指摘其實可以說是讓習近平的面子全盤崩潰的強烈結論。如果從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權力鬥爭這個角度來看時,這是無法忽視的內容。
二、中國經濟其實應該是負成長-習近平所帶來的經濟混亂
中國最近發生一連串的重大經濟事件,各位讀者大概都看過相關的報導。日本的經濟評論家說:習近平所帶來的經濟混亂是以笑不出來的規模在擴大著。這位評論家說:中國政府雖然承認經濟成長停滯不前,但是不承認已降至負成長。但是如果考慮實際的情況時,經濟成長已掉入到大幅的負成長應是確實的。他舉出很多實例,例如:因為補習班的禁令,中國國內的失業者被認為就直接增加了1000萬人的程度,而如果把相關的業界包括一起來看,被估計影響到3000萬人的就業。
在2021年第二季,上海受領失業保險的受領人數突破50萬人,但是在過去,受領者是10萬人左右的程度,受領人數是長期安定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失業的狀況相當嚴重。
中國在2017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根據這個法律,企業有義務在中國國內保管其數據,必須使中國政府可以自由存取這些被保管的數據。而2021年中國又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其管制是被更加強化。據說在中國海域中,船舶信號減少了90%,這是因為害怕:一旦進入中國海域,而不把船舶信號切掉的話,恐怕會以違反法令的名義而被處罰。因為無法忍耐這種管制的強化而從中國撤退的企業也就增加。而「國進民退」並不能把餅做大,但卻透過第三次的分配,強迫民間捐款,而這就使能賺錢的民間力量衰退。
評論家也指出:輪胎大廠Bridgeston關閉在中國的輪胎廠,據說是因為中國的缺電問題。這位評論家所講的中國經濟現象,國內大概都已有報導,作者就不多贅述。
三、習近平體制被顛覆的可能性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當中,允許對於習近平的經濟政策毫不客氣的加以批判,其實顯示出:黨內對於經濟過於快速的下滑的反彈是很激烈的。的確,工作會議有提出「保證財政出動強度,加速支出速度」的政策,但這和我們普通所理解的「積極財政」恐怕有相當程度的不一樣。2021年的工作會議強調「穩」。因此,從實際來看,這樣的政策其實是面對現狀過於不安定的緊急狀態之下,要使用財政手段多多少少提高其安定性「穩」吧。顯然,中國共產黨內部其實很清楚知道中國經濟發展的嚴峻,而只能以補救的手段去稍加彌補吧。
由此來看,當我們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發展時,似乎可以意外地看見中國的現實狀況,那就是:在下次的黨大會時,習近平體制被顛覆的可能性應該會變得很大。
四、台灣應該注意什麼?
如果說擁習與反習的鬥爭漸漸明朗的話,那麼習近平是否會為了避開被鬥下台的危機,而藉機犯台來保護他自己呢?我想國內有不少研究中國的專家,我不敢亂下結論,但有句成語:「狗急跳牆」,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