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15日以89:10比數壓倒性通過總額高達7680億美元的《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22)》,將送往白宮等待拜登總統簽署生效。

法案中最讓台灣關心的部份包括:
1.提供強化美國在印太區域的威懾與防禦態勢的《太平洋威懾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 PDI)》資金,雖僅佔總預算的0.92%,但71億美金的數字,相較過往無論是印太司令部、國防部等歷次所提的數字更高。代表美國政壇共識認定強化美軍在太平洋應對中國的能力是必要而且必須、緊迫的課題。
2.具體提出多項幫助台灣提升防禦能力的措施,如:協助台灣發展不對稱防禦能力,加強美國國民警衛隊與台灣的合作,促進美台之間的實地訓練和軍事演習,包括酌情邀請台灣參加2022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等。

美軍特戰第一總隊2019年2月公布「EXCELLENCE」(卓越)部隊形象影片,片中我軍官兵與美軍在台共同編隊進行測考,參演的UH-60M黑鷹直升機尾桁上,「陸軍」字樣與「國徽」驚鴻一瞥。 圖:擷取EXCELLENCE影片

事實上,《太平洋威懾倡議》並不是2022年美國國防授權法中的「首見」和「創新」,其基本上是從2019年美國《印太戰略報告(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 2019)》中萌芽,認定無論就經濟、軍事、歷史與地緣政治而言,印太地區是「攸關美國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區域」。而在《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中則直接說明《太平洋威懾倡議》可視為2014年為協助北約盟友應對俄羅斯的《歐洲威懾計劃》的印太版,並直接點名威懾目標就是「中國」。

美軍印太司令海軍上將約翰·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對於《太平洋威懾倡議》的解釋是「阻止潛在對手單方面試圖改變國際秩序,同時穩定盟國和合作夥伴,並塑造安全的環境,從而為『掌握主動權』創造條件」、「這些投資不到國防總授權額的1%,而對於威懾中國的戰略野心至關重要」。今年3月在任命聽證會上直接指出:北京視吞併台灣為其「第一要務」,認為中國武力入侵台灣「這個問題離我們的距離比大多數人認為的更近」。

「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車。 圖:翻攝美國陸軍官網

從阿奎利諾的詮釋以及早先曝光的草案內容,2022年版的《太平洋威懾倡議》至少包括4項特點:
1.兵力設計與兵力態勢:強化印太戰區情報偵察、蒐集技術基礎設施和網路空間作戰能力。如「動態武力運用」(Dynamic Force Employment)、「轟炸機特遣隊行動」(Bomber Task Force Mission)。
2.演習、實驗與創新:推進新興技術能力與全新作戰概念。例如「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概念、「安全合作據點」(Cooperative Security Location)等。
3.聯合部隊殺傷力:以海軍和空軍為重心,圍繞增強美軍聯合軍事力量的殺傷力、提升駐太平洋地區美軍的飛彈防禦能力、優化軍力前沿部署態勢。像是近日美國陸戰隊和日本陸上自衛隊「堅毅之龍21」(Resolute Dragon 21)聯合軍演。
4.加強聯盟與夥伴:提升盟友協同作戰、情報共享及行動能力,聯合軍事力量。具體項目包括「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安全協議」(AUKUS)、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等。

總體來看,《太平洋威懾倡議》在美軍費分配中雖然佔比不高,但被置於更加突出位置,折射出美軍做好威懾中國的準備,並在印太地區展現強有力的姿態;警告北京:你們在軍事上不可能贏,所以根本試都不要去試。甚至以印太司令部負責規劃主導的「2021全球大規模演習」(LargeScale Global Exercise 21,LSGE21),向中、俄傳達「美國有能力同時應對多條戰線」強烈信號。

美國批准賣給台灣108輛M1A2T艾布蘭主力戰車的軍售案,被認為是堅定挺台。 圖:翻攝美國陸軍官網(資料照片)

就台灣而言,國防授權法中所稱「協助發展不對稱防禦能力」,以具體軍武籌獲來看,台灣即將獲得F-16 C/D Block 70型戰機、F-16新式偵照莢艙(MS110)、AGM-84H/K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SLAM-ER)、MQ-9B海神無人偵察機、M1A2T艾布蘭主力戰車、M109A6帕拉丁(Paladin)自走砲、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MK48魚雷、魚叉海岸防禦系統(HCDS)等;另外,除了「新一代巡防艦」案因故延宕外,國造「勇鷹高教機」已依交機時程於11月29日完成第1架交機,國造潛艦部份更被揭露「7國協力」打造中。可見在外援與自立自強中,台灣國防正逐步向「刺蝟」、「豪豬」方向前進,讓中國難以輕易併吞。但時間上能不能趕得及?以及人員兵力是否足以支撐?恐怕得打個大問號!

至於邀請台灣參加「環太軍演」一事,先不談目前裝備「老骨董」,去讓盟軍驚嘆台灣維修保養能力一流?再則一場軍演就能讓台灣維持足夠的自我防禦力量?一場軍演就能讓美台國防官員及軍官在戰略、政策及功能階層互動?一場軍演就能深化與台灣國防力量在海事、空中警示及整合防空、飛彈防禦體系的共通性?還是軍演完了,再檢討這個缺、那個沒有,開出清單建議買這買那?

 

原為美軍紀德級驅逐艦的基隆級驅逐艦「基隆號(DDG-1801)」。 圖:翻攝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台灣因地理位置站在面對中國的第一線,而且反共的經歷用蔡英文總統的算法至少72年,直接面對,而且無可迴避中國的軍事威脅。相對於美國在二戰期間對共產黨的暗援、1979年與中國建交、1990年代的中國瘋中國熱,台灣可說是早有「先見之明」。近來雖在經濟利益的磁吸效應下,台商「登陸」猶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但基本的壁壘分明仍在,更需要特別關心國家安全!對於中國,或許美國賓州眾議員佩里(Scott Perry)的形容最值得省思:「如果你繼續餵養鱷魚,鱷魚還是遲早會吃掉你」。

在電子媒體鋪天蓋地討論某明星離婚家變新聞時,說個笑話:「台灣人關心國際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