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美國國防部完成拜登政府上台之後的首份「全球軍力部署報告」。

顯而易見的部份有二:
1.注重印太地區軍力部署的調整,以應對中國「步步緊逼的挑戰」;
2.提升美軍在澳洲關島和太平洋島國使用的軍事設施,新增美國向澳洲輪派部署戰鬥機和轟炸機以及增建後勤補給設施,並將此前輪駐韓國的攻擊直升機部隊和砲兵師總部提升為常駐兵力。

至於「台灣」,五角大廈記者會上被問到「是否加強與台灣的軍事合作」?美國國防部負責戰略,計劃和能力的助理國防部長瑪拉·卡琳(Mara Elizabeth Karlin),以翻譯成中文「無可奉告」四字回覆記者。

「2021年全球大規模演習(LSGE 2021)」,美澳日3國海軍在澳洲東部海域進行「CJBP」海上軍演。 圖:翻攝U.S. Pacific Fleet臉書

就台灣的角度來看,美國為什麼不更多直接強化在韓國、日本等的軍力,卻要退而求其次,在距離台灣2700公里的關島、5617公里的澳洲,強化軍事設施呢?萬一「台灣有事」,不會鞭長莫及嗎?這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推論:
1.美軍前沿部署充分,有餘裕可以加強第二島鏈,完全封鎖中國;
2.美國評估第一島鏈無法有效封鎖中國,只能拉開防禦縱深,以防衛美國本土。

根據最新統計,駐日美軍人數從2005年的3萬5571人提升到2020年5萬5165人;而近年美日聯手,從東海到南海,甚至跨洋進入印度洋海域,顯見美軍前沿部署的確相當堅實。但面對中國大陸解放軍號稱200萬大軍、國防預算換算成新台幣高達5.8兆,新導彈、新機種、各式艦艇陸續服役;美日是不是能有效封鎖中國?相信「數字會說話」,不必自欺欺人。

日本沖繩縣的駐日美軍基地。 圖:中央社/提供(資料照)

2019年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提出一份題為「Tightening the Chain: Implementing a Strategy of Maritime Pressure in the Western Pacific(島鏈緊縮:西太平洋海上壓制戰略)」研究報告,模擬出一套「內外夾攻」(Inside-Out)作戰構想,在第一島鏈內部署大量的機動導彈車組,以反艦、防空飛彈應對中共的主作戰艦艇、航空母艦及空中兵力;美軍自己的海、空兵力部署於第一與第二島鏈之間的海域,避免中共反艦飛彈對美國的航空母艦進行飽和攻擊,同時保有一定反擊力量。

美國陸戰隊和日本陸上自衛隊於4日展開「堅毅之龍21」(Resolute Dragon 21)聯合軍演,即是美軍首度在運用「內外夾攻」(Inside-Out)作戰構想演進出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概念,進行「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HIMARS)長距離空運與快速打擊演練。

美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是高度依賴長程突襲與快速海、空運的一種奪島方式。以強大的火力直接佔領敵方島嶼上的機場與碼頭,快速運來所需的地面支援裝備,將剛剛佔領的島嶼,變成奪取下一個島嶼的作戰基地。這種專為西太平洋地區所發展出來的作戰模式,未來很可能用於南海緊張情勢或台海武裝衝突中。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夏威夷考艾島(Kauai)進行「無人」聯合輕型戰術車「海軍打擊導彈」(NSM)試射。 圖:翻攝U.S. Marines官網

而搭配EABO概念,美軍自反恐戰爭中磨練研發出來,以小型敏捷的特種部隊與後勤支援,建立「安全合作據點」(Cooperative Security Location),視需要存在,靈活部署,駐紮的時間與地點不固定;低調又隱秘的與中國周邊的國家進行軍事合作。台灣可能就是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所以「無可奉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3日在路透社舉辦的《路透峰會》上被問及美國是否承諾在中國攻台時派遣軍力協助,布林肯表示:「我們一直都非常明確,多年來,我們承諾確保台灣擁有自衛的能力……我們將繼續履行這一承諾。」警告中國如果在台灣海峽掀起風波,將招致「可怕的後果」,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中國將首當其衝。

一般客機從台灣飛關島,航程約3.5小時;而從桃園出發飛雪梨,大約需要15小時。如果在戰爭中,關島或澳洲來得及支援台灣嗎?戰爭是殘酷無情的,擁有各式先進武器、兵多將廣也不能保證每戰必勝,重點在於「多算勝,少算不勝」,美軍的「全球軍力部署報告」可以有合理的解釋、推論。但台灣就在第一線,在承受攻擊到美日後援協助(假設他們真的會來),能否靠自己的力量撐住?武器裝備籌獲與現、備役教育訓練缺一不可。我們無法寄望於他人的善意,還是自立自強最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