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四大公投即將登場,其中第18案「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輿論普遍認為,公投結果將嚴重影響台灣能否順利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或「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經濟部今(9日)臉書發文表示,「國際貿易就是跟世界做生意。大家遵守一樣的國際標準規範,把自己的產品做得更好,用產品競爭力各顯神通。」
經濟部指出,今年 11 月,我國的出口高達 415.8 億美元,再次創下歷年單月新高紀錄,且已連續 17 個月正成長;因此國際規則其實對台灣有利。不管是加入 WTO、9年前開放美國萊牛、今年開放美國萊豬,或是未來爭取加入 CPTPP,都是希望讓台灣更與國際接軌,也讓台灣的產品更能賣到世界去。這就是「通路換通路,產品有出路」。
根據經濟部所提出的數據顯示,今年台灣對美國、東協的出口分別為 66.4 億及 63.3 億美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我國去年出口高達 3,452 億美元,比澳洲、印度、越南都還高。最後經濟部也呼籲「台灣的未來,跟國際貿易非常有關,也請大家為我們每一個人、為下一代,做出正確的選擇」。
根據《BBC中文》報導,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若「反萊豬」公投案通過,將會嚴重衝擊台美關係,任何台美貿易協定的進展將停滯。
不過,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南樂(Lev Nachman)則表示,這幾個月美國參眾議員頻繁訪台,美台關係持續升溫,因此就算「反萊豬」公投通過,也不會像輿論預期的那樣重挫台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