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美中貿易戰美國與台灣貿易正大幅增長,台灣對美國的出口貨值達到破紀錄的720億美元。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除了晶片需求激增令台灣大大受益外,美國對中國許多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也導致電子產品工廠從中國回流台灣。自前川普政府加徵對中關稅的前一年以來,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額已增加約70%,而美國對台出口額也達新高。

該報導提到,台灣現今是美國第8大貿易夥伴,貿易額領先越南,些微落後英國。截至9月底,台灣12個月內對美國的貿易出口額達到創紀錄的720億美元,與2017年、即前川普政府對大量中國貨品加徵25%關稅的前一年相比,提升了約70%。同時美國對台出口也有所增加,但增幅僅為台灣對美出口的一半。

該報導指出,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數據,美國對台灣的出口額較美中關稅戰前的水準上升約35%,金額達一年350億美元,也創下新高。報導將這一增長歸因於台灣購買美國的原油、機械和汽車。台美不顧北京反對加強貿易關係,雙邊經貿活動呈拓展趨勢。尤其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半導體供應來源,對美國出口的激增反映各產業渴求晶片的現象。

報導續續指,台美貿易關係升溫的最大因素是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時期政策,持續對來自中國的大量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其中針對許多電子產品的關稅高達25%,這促使台灣電子產品製造商為了避免額外成本,已將部分產線從中國遷回台灣。而台灣政府也扮演協助角色,促進企業採購土地、融資建設、延攬員工。

經濟部統計,2019年以來已有243家回流台灣且獲得政府協助的廠商,投資額逾300億美元。《華爾街日報》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表示,回流台商中有超過70%是電子業。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認為,台灣的晶片生產地位有助台美關係更緊密,他說:「台灣本身就很重要,拜登政府需要以實質方式深化雙邊關係。」

此外,中國海關總署7日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前11月,對台灣進出口總值為2982.8億美元,年增27.3%。其中,雖前11個月,對台灣出口年增率31.2%,略高於進口年增率的26.2%,但累計前11月,對台灣貿易逆差(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已達1567.4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額,還沒到年底就再創歷史新高,台灣也繼續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