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團隊在這次視訊會議,整體討論上氣氛和平;一名美國官員也告訴外媒,拜登習近平雙方進行了「互相尊重且開放的對談」,並同意應改善華盛頓與北京的溝通現狀,以確保雙方之間的競爭不會在「有意或無意間」轉向衝突。然而,一切看似春暖花開的中美關係,只是行禮如儀的點到為止,只要中國繼續站在崛起的勢頭上,中美走向衝突的機率可說越來越大。

美國政治學大師葛拉漢.艾里森2012年在金融時報上發表的一篇探討中美之間潛在衝突的文章中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文章引用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一段話,在書中修昔底德指出「雅典的崛起和斯巴達的恐懼,最終導致戰爭不可避免」。觀察中美兩國的競爭互鬥,艾里森乃在其名著「注定一戰」中進一步分析,他認為「中美兩國目前正處於戰爭衝突的進程中」。艾里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論內涵是,當大國的霸主地位受到新興強國的威脅時,兩個國家之間就有很高的可能性爆發戰爭,他引用了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結果表明:在近代歷史上新興強國與既有強國爆發的16次沖突中,其中12次導致了戰爭,這樣的衝突的比率不可謂不高。有趣的是,爭奪霸主地位的兩國的領導人其實都知道「兩敗俱傷」的道理,也屢屢強調避免征戰的重要;然而,越怕發生衝突,反而越容易互相猜忌,月猜忌反而越容易造成戰爭的爆發。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公元前5世紀雅典崛起引起陸地霸主斯巴達警惕和戰爭是一種普遍的歷史模式,即既有霸主面對新興強權的挑戰多以戰爭告終。這也是習近平與拜登兩人在視訊會議中一再強調,和平比戰爭重要,合作比衝突重要的原因,終就兩國不計足以讓整個地球支離破碎、萬劫不復的核子武器的威懾外,其傳統軍力已經夠毀掉半個世界了,造成人類生存的恐懼;更別說這兩個國家又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的經濟強權,真的戰起來,將對於全球的金融股市,經濟貿易,民生百業造成多大的衝擊呢!

拜登與習近平乃為舊識,雙方不能說完全不清楚對方的路數,因此,這場視訊高峰會的確能夠暫時冷卻雙方越堆越高的政治怨懟;主帥雖然希望降溫,甚至在台灣議題上主動表態,完整陳述美國的立場,以安撫中國一直對於美國的「一中政策」是否改變的疑慮,但是已然殺紅了眼的幕僚團隊,是否能夠鬆了手,放下心,令人質疑。就在雙方視訊會議結束沒多久,「華盛頓郵報」就出刊了美國考慮抵制2022年2月的北京冬運,最起碼拜登以及重要的美國官員不會出席冬運儀式的消息,這和早先傳出習近平會邀請拜登參加冬運的說法完全大相逕庭。接著拜習會甫落幕,美國副國務卿雪曼(Wendy Sherman)18日隨即與日韓外交高層召開超過3小時的三方會議,談及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加強盟友關係、共同迎接21世紀的重大挑戰。雪曼還表示,日美韓三國同意反對任何損害、動搖或威脅國際秩序規則的行徑,並重申對東協(ASEAN)的支持。這個三國副外長會雖然沒有直指中國的威脅,卻蘊含著三國願共同遏止中國在東亞地區坐大的企圖。

更不友善的是,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最新年度報告指出,中國解放軍軍力在近20年中經系統性提升及現代化,目前已有能力對台灣發動海空封鎖、網路與導彈攻擊。報告指出,台海「兩岸現狀幾乎每天都承受壓力」,由於解放軍已經具備、或很快就能取得初步犯台能力,美國在台灣海峽的軍事威懾力降低。報告並建議,應加強對台軍售、加速銷售與交貨程序;此外應在短期採取緊急措施,強化美國軍事威懾,並維繫履行《台灣關係法》規範的美國義務。

面臨2022年期中選舉的壓力,近來面臨前總統川普以及美國國內反中壓力的日益增加,雖然在習近平相助下,有了一場還算正面的外交活動;但是,除非真正在哪個事務中得到具體進展,反中的壓力會壓迫到期中選舉,更讓拜登政府不敢任意放鬆對於中國對嗆的步伐,「修昔底德陷阱」會越來越強,中美走向衝突的機率也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