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UNFCCC COP)會議正在英國格拉斯哥展開,國際民間團體每年針對主要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國進行的「氣候變遷表現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今天下午也將公布。根據媽盟氣候行動倡議發起人徐光蓉所掌握的資料顯示,台灣在整體表現評估中仍排倒數第5,排名由57落到60,在氣候變遷實際作為表現太差,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也落到第62名。多年的表現評估結果明白顯示,那些國家是領導者,那些是推託不前的國家。
此次CCPI的評估項目分為四大項,分別是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再生能源,能源使用,以及氣候政策等。如同以往,北歐國家在此項評估中領先各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與哈薩克則分別名列62、63、64為最後三名。
徐光蓉指出,台灣雖在2015年通過「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但在法規缺乏確切執行期程的情況下,實踐、追蹤與考核非常困難。此外,台灣雖提出因應氣候變遷的自願減量承諾(NDC),但承諾過於寬鬆,與國際趨勢差距太大;對應越來越多開始認真減量的國家,仍以蝸牛步伐前進的台灣與國際趨勢漸行漸遠,氣候變遷表現評估落到接近谷底。
徐光蓉表示,2015年巴黎協議以「追求增溫不超過攝氏1.5度」為目標,即2050年零碳排放。雖然目前增溫還不到攝氏1.5度,但超過攝氏50度的酷熱已經越來越常發生,北美、歐洲與俄羅斯的森林大火延燒數月甚至跨年,西歐、中國與美國突如其來的暴雨,持續的乾旱已在地球的各個角落不時發生;人們熟悉的氣候系統已接近崩解,現在控制增溫在攝氏1.5度仍有希望,達到這目標當然是困難重重,但為了避免未來可能更惡劣更難以預測的生存環境,快速減量是不得不的必要手段。
然而,徐光蓉也指出,過去二十多年來,不分黨派的執政者持續擁抱3、40年前以高耗能產業帶動經濟的發展模式,畏懼財閥的批判,竭盡所能地設法填補他們「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需求,怯於規範;工業與能源部門和石化原料為主的非能源部門持續消耗六成以上進口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當然居高不下,近年甚至消耗全台近七成能源!最近
徐光蓉強調,雖然最近政府擬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以課徵「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費」為主軸,希望以價制量降低排放。只是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已經到快送急診了,只靠修法與課徵稅費可能無法產生有意義的減量行動,也緩不濟急。立即檢討現況並制定明確減量目標與手段,在合理分配社會與環境資源前提下改變產業體質帶動能源轉型才是解決之道。
2022年氣候變遷表現指標評估項目 圖/徐光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