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些年來最慘烈的一次國民黨主席選舉昨晚終於落幕。朱立倫獲得85,164票,以45.78%的得票率當選。

選前最被看好,挾著眾多韓粉及老黨員,以急統路線異軍突起的統派學者張亞中,卻以60,632票,得票率32.59%落敗。

但最讓人唏噓的是現任黨主席,也是唯一現任立委的中部派系少主江啟臣,帶職參選卻只獲35,090票,得票率18.87%。不僅排名第3,得票數與前2名也是差距懸殊。

看熱鬧的外行人,會以為前2名朱張的激烈廝殺,代表的是國民黨內「親美」與「舔中」的路線之爭。

但會看門道的內行人就一目了然,這不過是外省人在演戲。國民黨裡從來就沒有什麼路線之爭,這就單純是2個外省人要緊繃票源,夾殺在黨內妄想「上位」的台灣人而已。

江啟臣的派系票源為何含淚棄保?

有人說國民黨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其實不然,國民黨在戒嚴時代也是非常精於選舉的。無奈這是一個絕對人治的幫派,而不是一個民主政黨。這些選舉絕招,少了黨國的溫室環境,就只能用於內鬥了。

因為國民黨參與選舉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傾聽民意,修正黨的路線,獲得下一場選舉的勝利。他們選舉的唯一目的,只是要繼續鞏固戒嚴時代留下的黨國體制,維繫外省人在各領域裡的絕對優勢。

2020年韓國瑜參選總統大敗,連帶拖垮立委選舉,黨主席吳敦義辭職後,留下1年半的任期。由於補選的黨主席,在任期內沒有縣市長與總統立委選舉,與提名權無關,因此,外省人並不看重那次的黨主席補選,讓台灣人的江啟臣去「看守」1年半也無妨。

但這次黨主席改選就不同了,關係著接下來縣市長與總統、立委的提名,外省人不可能再讓。因此,別看朱、張2人為了選黨主席激烈對罵,連趙少康與羅智強都跳出來罵張亞中是「統派」,就天真的以為國民黨變了。

其實這些外省人看似撕破臉的對陣叫罵,目的都只是要逼江啟臣所能掌握的全台各派系含淚跳船。因為本省籍的「建制派」政客,擔心張亞中當選後,就沒有也不必有下次選舉了,只好被迫「棄江保朱」。

若單純的朱江對決,江掌握的全台派系資源,不會全面叛逃。就算江會輸,與朱的差距也不會這麼大。但張亞中參選後,2個外省人只要緊繃票源,最後無論是朱當選,還是張勝選,國民黨都還是要乖乖回到外省人掌控的黨國體制下。

分裂的泛藍為何能「夾殺」泛綠?

鄉民們的刻板印象裡,台灣政治板塊就是藍大於綠;因此選舉時唯有泛藍分裂,泛綠才有機會當選。199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與2000年的總統大選,陳水扁能獲勝,都是因為有趙少康與宋楚瑜的堅持脫黨參選,而且得票數還比國民黨提名的黃大洲與連戰更高。

但這種刻板印象只對了一半,因為泛藍分裂後,也不見得一定會輸。1985年阿扁參選台南縣長選舉,國民黨就「報准」兩位參選人。1998年阿扁參選台北市長連任,新黨也提名了王建煊。明明這2次選舉,泛藍也都有2位候選人,但阿扁為何慘敗於分裂的泛藍呢?

簡單說,就是泛藍分裂後,若2位候選人都是本省籍,那就會夾殺本省籍的泛綠。若2位候選人都是外省籍,那就會在棄保下封殺本省籍的泛綠。

然而泛藍的分裂,若遇到是像黃大洲VS.趙少康,或是連戰VS.宋楚瑜,2組泛藍候選人1外省1本省,國民黨就無法操作夾殺或棄保了。篇幅有限,本文就只舉一個國民黨「夾殺」的經典案例。

大家都說台南是民主聖地、泛綠票倉;台北則是反動大本營,泛藍天龍國。但在戒嚴時代卻剛好相反,台北一直選出黨外的市長吳三連與高玉樹,逼得國民黨在1967年把台北升格為直轄市,從此,台北市長就不用選了,與省主席一樣改為官派。

相反的,台南縣在戒嚴時代卻是民主沙漠,縣長都是「選而不競」,國民黨提名後就可以上任了。1950年代起,台南縣首任縣長高文瑞、議長陳華宗及國大代表吳三連,出身地都是日治時期的北門郡(佳里、學甲、西港、七股、將軍與北門),所以稱為「海派」或「北門派」。

國民黨擔心海派在台南獨大,就刻意培植縣黨部主委胡龍寶(後任第3與第4屆縣長)、楊群英形成「山派」,又稱「三新派」。之後台南縣長的提名原則,就是山海輪流。

「移山倒海」變成「山海夾殺」

1977年原本該輪到的海派大老省議員李雅樵,一方面是《自立晚報》社長,黨性受質疑;另一方面財務狀況不佳。於是黨中央提名空降的「忠貞青年黨工」楊寶發,並勸退李雅樵。海派沒輪到縣長,但也沒膽惡搞;山派見海派吃虧了,即使自己沒得利,仍樂得替楊寶發拉票動員,最後以38萬票當選。

楊寶發在首屆縣長任內,依約並未積極準備連任,海派李雅樵也以為1981年就能輪到自己了。不料到了1981年初,楊寶發接任國民黨中央秘書處主任的傳聞落空後,只好回頭積極布局連任。但4年任期下來,本來的忠貞青年黨工楊寶發,與山派合作愉快,早被收編為山派了。

國民黨說縣長連任者優先提名,以致李雅樵第2次參選又被勸退,當然大怒。無奈國民黨為了擔心《自立晚報》成為真的「黨外」,甚至獨派,所以讓銀行不斷收緊銀根,處處刁難李雅樵,逼得他也不敢真的脫黨參選。

幸好這時有個38歲退伍的中校蔡四結,脫黨參選台南縣長。海派為了報復楊寶發背信參選連任,於是暗中力挺黨外的蔡四結,最後連任的楊寶發竟只拿到21萬票,差2萬票就落選了。

到了1985年,山派的楊寶發2屆縣長任滿,海派李雅樵第3次想參選縣長。但山派不滿4年前李雅樵暗挺蔡四結,在積怨難解下,派出創派大老胡龍寶之子胡雅雄來登記參選。

在台北市最高票當選的黨外市議員陳水扁,看到國民黨李雅樵與胡雅雄的「2雅對撞」,也動了回鄉參選的念頭。因為山派與海派積怨已深,鷸蚌相爭時,大家都以為陳水扁這位從台北回來的漁翁一定會得利。

沒想到,國民黨省黨部主委關中竟「放大絕」,不提名台南縣長,卻准許有參與提名登記的胡雅雄得自行參選,但也特許未參與提名登記的李雅樵加入戰局。本來陳水扁妄想的是像樊梨花那樣「移山倒海」,沒想到,國民黨反將一軍,2個派系的候選人都報准參選,因此反而成了「山海夾殺」。

最後海派李雅樵復仇成功,以173,743票,得票率36.60%當選縣長。山派胡雅雄敗而不潰,仍獲133,452票,得票率28.11%。陳水扁獲得157,513票,得票率33.18%,吳淑珍謝票時,還慘遭政治車禍,下半身永遠癱瘓,真的是賠了夫人又落選。

如今物換星移,民進黨的氣勢已成,國民黨從前在選舉時用的「夾殺」戰術,已經無法在大選中用來對付民進黨了。

但在國民黨主席的選舉上,由於黨員的省籍結構,與全民分布的落差實在太大,於是2個外省人的朱張聯手,「夾殺」台灣人的現任主席江啟臣,這一招還是輕輕鬆鬆就能告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