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接受《美國之音》專訪,對於近日大家都很關注的解封問題做出回應。他表示,台灣日前新增60個確診案例,且有近半數無法找到感染源,因此要解封的話仍須一段時間。

由於過去曾有帶領台灣對抗SARS的經驗,陳建仁被問到過去的經驗對現今的新冠肺炎發揮了哪些效用。對此,陳建仁回應:「自從SARS以後,台灣的邊境就開始設立了紅外線通關系統,我們學會邊境感染管控是很重要的,然後疑似病例的通報一定要確實,通報完的確診病例要做很好的疫調,找到密切接觸者,一定要做居家隔離。

陳建仁表示,他發現,那個時候台灣感染症的預防體系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第一個就是傳染病防治法需要修改,所以授權給疾病管制局有更大的許可權來指定所謂的防疫醫院。對於假新聞的猖獗,也有較好的法規管控。但最重要一點,就是中央需和地方建立一個很好的指揮體系。

陳建仁進一步說明:「COVID-19的防疫工作,我把它分成上半場跟下半場,上半場就是阻斷病毒的散播和侵入,所以邊境管控很重要,這個東西我們大概因為有SARS的經驗,所以做起來比較得心應手,這就是(SARS經驗)對我們最大的一個好處。

但是SARS時沒有疫苗這件事情,所以COVID-19的防疫下半場,很重要的就是提高族群免疫力。 另外一個,SARS時,我們沒有學習、體會到的就是冠狀病毒很會突變,感染力不斷加強。」

關於大家對於12日解封的疑慮,陳建仁解釋道,通常要連續14天達100人以下的確診且達到一定的疫苗接種率;他舉英國和以色列為例,接種率需達到40%~50%才有可能完全解封。

關於國產疫苗的問題,陳建仁表示,為何要研發國產疫苗的問題其實跟台灣的國際處境有關。當日本跟美國捐贈疫苗時,還有其他的國家表示抗議和反對,在採購國外疫苗時也有些外力阻撓,讓台灣在疫苗的採購取得會有比較困難的地方。 任何國家都一樣,不只有台灣,如果可以的話,應該求人不如求己。

對於近日有消息指出,台灣在爭取莫德納疫苗代工一事,陳建仁認為,如果能夠順利談成,最快在今年可開始產出,而這對台灣來說當然是正向的發展。更何況全球需要大量疫苗,如果台灣能夠加入這個行列,製造疫苗提供給需要國家的話,對全人類來說是有好處的。

但陳建仁也警告道,即使台灣都打完疫苗,如果某一州或某一國又有新的「免疫逃逸」變種病毒快速傳播的話,可能又需要從頭來一次。

對於代工,陳建仁表示相當支持。他也強調,不應該讓任何國家成為「疫苗孤兒」,leave no one behind,不能leave Taiwan behind as an orphan(不能遺棄台灣為孤兒) ,並期望台灣未來能貢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