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日前國內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孩子停學在家學習,親子相處時間變長,許多家長面臨頭痛的教養問題。尤其3~5歲幼兒,似懂非懂,愛生氣、哭鬧,拗起脾氣,宛如小小噴火龍,難以溝通與控管。曾聽到怒氣衝天的母女對話,母親說:「你不要動不動就生氣」,女兒回:「我又沒有動」。顯然,親子衝突的發生,往往是因為不懂彼此的心。

在居家防疫期間,小小噴火龍噴發時,家長該如何陪伴他們呢?

首先,家長接納自己的情緒,避免責罰孩子

孩子暴怒時,家長無可避免也會噴發。經常聽到家長忍不住說:「為什麼你不能乖一點」、「你就不能控制自己,停止喊叫嗎?」此時,家長需先接納自己的憤怒,緩和情緒,避免過度指責或處罰孩子。因為,指責或許有即時的短暫效果,卻讓孩子漸漸否認自己,日後可能缺乏歸屬感與價值感,持續地用負面情緒攻擊父母,或出現其他不當行為。因此,家長需覺察、接納自己的怒氣,先試著忍住、停下來。

再則,家長低身段,從孩兒的視角思考~

家長彎下腰蹲下來,在與孩兒相同高度、視線上,了解到底發生甚麼事?先接納他們出現生氣,是正常狀態;再站在孩子的立場,以安定、同理的態度,用語言說出孩子現前的情緒與想法,來幫助孩子嘗試理解憤怒是從何而來。譬如可說:

「寶貝你不可以xxx,好氣好氣,媽媽知道」

「你想要打人,是因為你生氣嗎?媽媽知道...」接著陪伴降低怒氣。

還可嘗試:

冷靜角落,舒緩情緒

家中設置冷靜角落空間,放置療癒小物(可讓孩子實際去揉捏的物品)、喜愛的玩具、情緒圖卡、冷靜卡、小枕頭與計時器等。當孩童要爆發時,可讓其在那個角落,設定時間,試著停下來、深呼吸,或揉捏療癒小物等,以安撫、舒緩緊繃的怒氣。

轉移注意力,平靜情緒

可引導孩子玩一些簡單的遊戲(平時經常玩的遊戲,如堆積木、樂高、揉紙團、黏土)或活動(對著牆壁丟丟球、跳跳繩、在地板做一些伸展動作)或和他說說笑。讓孩子在生氣時緊繃的肌肉放鬆,當身體得到放鬆時,情緒也可以平靜下來,得到紓解!

正面態度,面對憤怒

待孩子憤怒稍平息後,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坐下來,用正面態度學習面對自己的憤怒。可以圖像方式先讓孩子去思考自己為何生氣,再鼓勵以適當方式(譬如:冷靜角落、深呼吸、離開現場、尋找協助、轉移注意)來宣洩憤怒情緒。   

然而,預防勝於治療,平時家長在家便可培養小小孩憤怒管理,可利用情緒繪本,親子共讀,以說故事的方式,或藉由有趣的活動、遊戲(拼圖、堆積木)經歷挫敗經驗,協助理解生氣事件與辨識憤怒徵象,如紅臉、緊握的拳頭、提高的聲音等,再引導以適切方式紓解憤怒。憤怒是常見的情緒,小小孩爆發時,常造成家長困擾。面對懵懵懂懂的小小孩,家長需更有耐心,以孩子思維方式去理解憤怒,並陪伴度過。

作者:李淑芬 臨床心理師/宜康復健科診所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