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條例草案」,香港政治體制正式進入「愛國者治港」模式,其實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結果,畢竟香港社會越走向民主自由,對中共而言越是難以駕馭,尤其港人對於普選的期待心理,逐漸轉化成反中意識,加上泛民主派作為反對黨的形象日益彰顯,與中共領導下的多黨體制有著明顯差異,如果未來親中的建制派失去立法會過半的優勢,中共顏面盡失甚至會面臨國內群起仿效的革命風波,趁早劃下「一國兩制」的紅線,以維持獨裁專制的絕對地位。

北京給了一條沒有普選的不歸路

「一國兩制」本來就是一種概念矛盾的制度,在一個國家主權下,將專制與民主並列而行,這先天本來就水火不容的價值體系要同步運作,其結果勢必造成更多二元化的社會對立,香港過去24年來,就不時出現來自公民社會的怒吼與衝撞,表面上是對於現行政治制度的不滿,實質就是意識形態的衝突。如果把「一國兩制」視為病毒,那麼港人追求真普選的民主價值就猶如效力高的疫苗,這正是中共所擔心的問題所在,倘若民主價值附著在一國兩制之中,那麼恐怕會蔓延全中國各地,此時選舉改制猶如逼迫香港施打中國自製疫苗,好讓民主亦是無法在香港滋長。

依照香港選舉新制的內容來看,主要包括立法會、選舉委員會及資格審查委員會等三大部分的變革,表面上,立法會席次跟選委會人數都有增加,但實質上,能由香港民眾選出的數額跟比重卻是大幅減少,例如立法會議員地區直選的席次從35席銳減到20席,佔總體席次比重從二分之一下降至不到三分之一,換言之,倘若反對勢力獲得多數直選席次,都無法有效在議會中形成抗衡的力量,而親中勢力在功能組別及選委會的70席中能分配到穩定多數,那麼未來港府及特首將不必擔心來自議會的監督,甚至可以說,香港立法會將成為港府的橡皮圖章。

此外,可以左右香港特首選舉的選委會,縱然組成人數從1200人增加為1500人,但其實是「明升暗降」,擴增一個「中國全國性組織」界別,完全由中共所掌控,同時也排除了區議會等民選代表在「地區組織」界別的配額,換句話說,香港選民直選出來的政治人選將無法參與特首選舉,也不會成為選委會在立法會40席中的一員。值得關注的是,特首選舉因而有所變動,要成為特首候選人除了需要獲得選委會的推薦之外,還必須取得五大界別各至少15人的支持,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獲得北京的青睞或是默許,幾乎不可能上得了檯面,對照港人希望能真普選的目標來看,北京給了一條越離越遠的不歸路。

愛不愛國?北京說你是,你就是!

外界特別關注新成立的「資格審查委員會」,簡單來說這是為了履行「愛國者治港」的意志所設計而來的太上皇機制,未來所有的候選人除了要獲得選民的提名之外,還必須經過「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同意,該委員會的位階比各地的選舉主任還高,因此,過去曾組織或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士將會被檢視,甚至連在社群網路有發表過任何「挑戰中央(港府)」、「妄議中共政權」的言論,都將可能會被視為「不愛國」的紀錄,不被允許參與或擔任任何香港公職。有趣的是,選舉新制還增加了一道防護鎖,候選人必須取得至少10名選委會的背書,這根本上是要阻撓多數泛民派人士的參政機會。

外界都在關注泛民派尤其是民主黨會否派人參選年底的立法會選舉,縱然在選舉新制中並沒有明言排除,也無法證明所有泛民派都是「不愛國」;但是,詮釋權在北京手上,「他說你是,你就是」,而且被取消參選資格無法司法救濟,尤其香港司法也已漸漸失去獨立性,沒有政治正確的面貌絕對會被洗臉。香港目前的政治環境,就猶如「少林足球」這部電影的情節一樣,親中勢力就像「魔鬼隊」擁有絕對的優勢,泛民派面對「裁判、球證、旁證都是北京的人」,怎麼鬥都是徒勞無功;可是,可悲的是,電影終究是虛構,泛民派並不會如「少林隊」一樣有天生神力逆轉賽局,而且還有《港版國安法》在後進行政治追殺,政府又掌握了遴選的權力,泛民派思考的問題不只是「要不要選」,而是「為何而選」。

香港選舉新制通過後,「一國兩制」就如同國王的新衣一樣,選舉只流於表面形式,民主意義早已蕩然無存。北京的思考很簡單,就是要維穩中央對香港事務與情勢的控制力,去年先實施「港版國安法」來消弭香港異議分子,再推出選舉新制來完全阻斷反中勢力的參政機會,未來想要擔任香港任何公職身份,親中「愛黨愛國」路線才是唯一生存之道。當然,中共對香港施行「全方位監控」的統治模式,勢必會引來國際社會的抨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更直批中國破壞香港民主制度,但這對中共來說根本不痛不癢,反正要讓反中勢力自此銷聲匿跡,臉皮厚一點自彈自唱「講好中國故事」,外界怎麼酸、怎麼看笑話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