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關係因政治紛爭日趨緊張後,中國試圖藉貿易制裁威嚇,但澳洲卻未而此而退縮,許多澳洲產業成功找到替代市場,擺脫去年的低潮期,出口量甚至直逼中國制裁前的水準,甚至更多。

澳洲政府去年4月曾呼籲國際社會針對武漢肺炎疫情源頭展開獨立調查,加上關切香港、南海、新疆等問題,惹惱了北京當局,自此接連對大麥、棉花、牛肉、葡萄酒、煤炭等產品祭出貿易制裁,禁止進口或課徵高關稅。

不過,澳洲政府在民氣之下對中國愈發強硬,日前不但宣布撤銷維多利亞州與中國簽訂的「一帶一路」協議,各產業也都成功找到替代市場。

BBC中文網今(26)日報導,2020年5月中國商務部以抗衡澳洲政府對國內農民的補貼為由,向澳洲進口的大麥徵收6.9%的反補貼稅率,正式點燃戰火。澳洲向中國出口的大麥總值從2020年4月的1.3億美元,驟減到5月的6400萬美元,全球總出口量更下跌到4月的40%。但到今年2月,澳洲大麥的總出口量突破1.3億美元,超過2020年5月中國制裁前的水平。

其他被中國加徵進口關稅的貨品也有類似的情況。去年10月中國下令棉廠停止採購澳洲棉花,澳洲出口棉花的數量隨即從10月3400萬美元,下跌至今年1月約64萬美元,但因越南、印尼、印度、泰國等國迅速補足中國的空缺,到了2月,澳洲對全球的棉花出口額已恢復到2020年10月的約9成。

此外,中國政府2020年10月一度下令進口商停購澳洲煤炭,使澳洲出口中國的煤炭從2020年5月約11億美元的高峰,下跌到今年2月僅有2200萬美元,但向日本、印度、韓國等國的煤炭出口增加,使總出口保持平穩。

仍有部份產業受到影響,其中澳洲葡萄酒從去年10月出口1.5億美元的高峰,下跌至12月不到1000萬美元,雖然部份酒莊成功將葡萄酒轉售至英國、美國等市場,但一些小型酒商短期內發展中國以外的市場並不容易。

不過,諷刺的是,中國原想藉貿易制裁澳洲殺雞儆猴,但採購替代來源卻是與中國立場針鋒相對的「五眼聯盟」成員,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以及長年與中國有邊界摩擦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