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由美國主導的氣候峰會,是拜登(Joe Biden)當選總統後,首次美中元首同框入鏡,外界相當關注會擦出甚麼火花。美國在這場高峰會中有主場優勢,習近平會露面致詞是經過沙盤推演後的決定,不讓美國專美於前,又不缺席全球重要場域,兩國互相攀比對氣候變遷的重視態度,拜登提出將在2030年完成碳排放目標,顯然取得該議題的主導優勢,這一方面彰顯美國重回多邊的姿態,同時以單一議題形式會是未來美國對中政策的主旋律。

習近平永不稱霸 說了誰信!?

有趣的是,在這場氣候高峰會之前,習近平在自己的主場「博鰲亞洲論壇」中振振有詞大表立場,強調「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以及「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不擴張」,而些話除了是要說給國際社會聽,也是意有所指暗酸美國,一來形容美國的制衡中國政策是霸道之舉,二來也是要反制美日拜菅會的聯合聲明;此外,習近平也要藉此回應西方國家對中國與台海議題的立場,再度提出「不稱霸」就是要粉飾飽受抨擊的國家形象,同時內宣甩鍋指稱都是境外反中勢力的陰謀。

拜登甫上任時,部分觀點認為他會對中國妥協,當時國內藍營用此來抨擊民進黨政府「親美抗中」路線;不過,拜登團隊上任百日,有序且有節奏的對中政策跌破他們的眼鏡,美國新政府不但延續了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的抗中思維,將制衡中國作為對外政策的主旋律,更積極拉攏盟友築起圍堵中國的民主戰線,這對一心想要建立新型國際關係的中國而言,心裡當然不是滋味,不滿情緒完全在三月中旬的美中二加二會晤表露無遺,雙邊關係迅速走向冰點的速度讓這些「和中」人士快喘不過氣,僅能跟著中共官媒風向同聲武嚇台灣。

當習近平重述去年在聯合國75周年大會說過的「永遠不稱霸」,原本立足在中國會延續楊潔篪振聲如雷的期待,認為中國戰狼應當會更強硬來對抗美國,玻璃心再碎,習近平似有向國際社會放軟的跡象,雖然沒有重提鄧小平所立下的「韜光養晦」外交路線,但是「永遠不稱霸」等於「決不當頭」,也正是改革開放後的對外原則,中國還在努力降低國際社會的疑慮,誰是紙老虎不言而喻,可悲的是,國內部分親中媒體依舊配合中國的「認知作戰」(Cognitive Warfare)策略,寧可唱衰台灣,也不願譴責中國對區域和平的破壞。

中國夢騎虎難下 將走偏鋒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還是掩蓋不住挑戰美國的野心,試圖拉攏那些弱勢國家的認同,甚至建構同為美國競爭對手的同溫層,習近平暗嗆美國「動輒對他國頤指氣使、干涉內政不得人心」,這對照不久前他向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提及的戰略自主,就是希望歐洲國家不要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只是,習近平大聲疾呼中國不會稱霸,國內、外恐怕都不會買單,一來中國經濟統戰已讓國際社會有所提防,二來中國社會對國家實力的自信心已呈現集體盲思,持續高舉「中國夢」來壯聲勢已是騎虎難下,這逼著習近平對外政策走上偏鋒。

回顧鄧小平掌權時期,當時中國急需仰賴國外資金與技術,國家實力不但無法與美國相匹敵,內部也面臨著「姓社?姓資」的路線之爭,因此,放棄過去毛澤東曾採取「超英趕美」的大話,低調營造有利的內部環境,發展經濟是中共在2008年之前的代名詞。如今的中國,國家競爭力已非吳下阿蒙,尤其在習近平上台後,重視中國的全球治理能力,端出一帶一路、亞投行的國際戰略布局,此時此刻,習近平早已放棄「韜光養晦」,而是要「有所作為」,打造一條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發展道路「專制體制」優勢。

持平而論,過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並非不樂見中國發展,歐美國家除了看重中國的市場力量,同時也希冀這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能進行政治改革,從經濟開放走向政治民主化;不過,習近平的主政證明了這些都是不實際的幻想,中國經濟實力日漸強大,但政治改革不但原封不動,甚至還比過去更為極權專制,習近平比毛澤東更加恣意妄為,不僅取消了連任限制,還大喇喇的站在人類共同價值的對立面,打壓人權、毀棄承諾等案例俯拾即是,同時還利用民主國家的開放縫隙大行滲透,讓國際社會沒了信任更有了戒心。

習近平直接抨擊美國對中政策是單邊主義,表示反對新冷戰及意識形態對抗,而這正好反應出中國內心深處的擔憂,深知美國及其盟友並不會放任中國對周邊進行軍事行動改變現狀,美國會展現她的「外部制衡能力」(External Balancing),當兩國在國際體制上大行「科技民主」與「專制民主」的制度之爭,中國擔心新冷戰會掉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以此來看,習近平就算費盡口舌都難以改變當前態勢,因為中國擴張性軍事行動、侵害民主自由行為仍在進行,說白了,中國自己的所作所為讓美國起身制衡路線有了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