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將至,國民健康署今呼籲照顧兒童的父母及師長,若發現孩童發生以下幾項徵狀:「燒紅大腫痛 神視輕白」 請盡速帶其就醫診治,相較於成人癌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高,各癌症之5年存活率皆達50%以上,整體5年存活率約8成,尤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者。

國健署表示,癌症是18歲以下兒童及少年(以下以兒童簡稱)第4大死因,據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07年0-17歲男童新發癌症人數為308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就有15.7人罹癌。女童新發癌症人數為234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就有12.9人罹癌,顯示0-17歲男童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女童的1.2倍,而白血病同時為0-17歲男女童最主要的癌症,占107年新發癌症個案數的3成(男女31%,28%)。

另淋巴瘤則較好發於男童,為男童發生率第二高之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每10萬人口2.6人,為女童的3.1倍;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較好發於女童,標準化發生率為男童的1.9倍。不同年齡層好發癌症型態有所不同,僅白血病及淋巴瘤在不同年齡層都維持在前5大癌症。

國健署賈淑麗代理署長與兒童癌症基金會林東燦董事長,共同呼籲,兒童與家長照顧者用:「燒紅大腫痛,神視輕白」 這九字訣,及早揪兒癌!賈淑麗表示,相較於成人癌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高,各癌症之5年存活率皆達50%以上,整體5年存活率約8成,尤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者。而且兒童對於化學治療之耐受程度也較成人佳,因其尚於生長發育階段,細胞再生能力好,能夠承受較密集且高劑量的化學治療。而目前各種支持療法的醫療進步,如止吐劑、血球生成劑(防止血球過低期間太長造成感染)及防止黏膜破損等護理上的照顧,連同預防細菌感染的抗生素,都有助於療程之進展。

1 燒:超過一星期不明原因發燒。
2 紅:瘀青、紅色出血點、黏膜出血症狀(如流鼻血、牙齦出血)或眼窩周圍瘀青(熊貓眼)。
3 大:頸部、腋下、鼠膝部等淋巴結不明原因腫大,尤其超過2公分,觸摸固定不動,無壓痛,建議進一步檢查。
4 腫:不論身體或四肢,若有腫塊即需就醫,肝脾腫大或腹部腫瘤,洗澡時注意觸摸較易察覺。神經母細胞瘤有2/3發生在腹部,常有腹部腫大或腫脹情形。
5 痛:不明原因疼痛,如頭痛、肢體痛(尤其下肢)、胸痛、腹痛等。
6 神: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嘔吐、複視、肢體無力、運動不能協調(寫字歪扭)、無法捧碗或用筷子,走路歪斜易跌倒等。
7 視:由眼底鏡檢查可及早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若腫瘤已大,瞳孔會出現白色反光且拍照後雙眼瞳孔反光不同。
8 輕: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於該生長的年齡卻停止長高。
9 白:臉色蒼白等貧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