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日馬不停蹄進行外交會晤,首重之地便落在印太地區,本月12日拜登與日、澳、印三國元首進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線上元首高峰會,嗣後便立即指派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相繼前往日本與韓國進行「2 2」國安會晤,隨後布林肯回美國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會合,前往阿拉斯加和中共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及外交部長王毅進行美中「2 2」外交會晤,而奧斯丁則前往印度進行雙邊防務訪問,密集緊湊的外交事務安排,顯然拜登的對外藍圖幾乎定調,開始展現「美國回來了」的氣勢與能耐。

美國印太戰略確立中國北韓是區域主要威脅

可以留意的是,美日2 2會晤將「台海穩定」列入雙邊共識的聲明之中,相較於過去日本往往採取低調的態度來說,與美國同聲同氣強調對台海情勢的關切,除了展示美日同盟的意義之外,更代表在區域安全及軍事合作的議題上,美日採取共同的立場,尤其是針對中國長期以來對台海的軍事野心,如果再對接美國白宮在月初發布的「臨時國安戰略指南」,以及近日布林肯與奧斯丁聯名投書提及「戰力加乘因子」(Force Multipliers)概念,可以說,美國欲結合盟友夥伴來抗衡中國的決心已定,而且將會透過具體的會談來達到共識,尤其各國對中國威脅的認知。

當然,不只是中國議題,布林肯與奧斯丁來訪東北亞地區也關注這朝鮮半島的情勢,而北韓也嗅出美國到訪的戰略影響,金正恩胞妹、勞動黨副部長金與正選在兩人到訪韓國前先發制人點名批判,認為月初美韓舉行聯合軍事兵推已讓南、北韓關係難以回復,同時警告美國不要製造「無法入眠」的事端。其實,自去年六月開始,當時金與正便下令炸毀兩韓聯絡辦公室,而近半年北韓連續舉辦兩次閱兵展現洲際飛彈發射能力,這讓南韓相當重視美韓之間的會晤,也因此提高美駐軍經費分擔來確認美韓軍事同盟的維繫。

日韓對中態度模糊影響美力促制衡中國效力

雖然美日確立「台海穩定」的共識,美韓也確認共同「抗衡北韓」的承諾,但要形成三邊戰略同盟採取策略同調恐怕不太容易,主要原因在於日韓兩國對於中國的態度曖昧不明,雖然軍事上與美國保持深層的合作,但與中國卻有著緊密的經貿關係。此外,南韓總統文在寅對外採取不參與任何圍堵或對抗特定國家的態度,以及日本對於在區域扮演單方主導抗中的角色仍有疑慮,這對美國有意提振區域同盟關係,以及對打造團結陣線來「圍堵中國」將增添不確定性,日韓對中國的模糊路線考驗著三邊合作關係,同時也攸關美國印太戰略與「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化的發展。

日本與韓國之間也存在歷史矛盾,過去就曾因為日本在二戰對韓國的賠償、歷史詮釋等問題爆發衝突,甚至採取經貿手段進行相互報復,以及韓國曾考慮停止日韓軍事訊息協議。因而,美國在這次的亞洲行曾強調「日韓關係比任何關係來得重要」,顯見美方深知日韓關係的複雜程度。「保持平衡」或是「親美抗中」,該如何在損利之間兩相權衡,恐怕是日韓將面臨選邊站的難題,而這或許是這次美國亞洲行保持彈性策略的主要判斷,對日拉攏進入抗中路線,對韓則是聚焦在北韓政策,未來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佈局,如何調和盟邦的利益,端看美國如何施展戰略同盟的策略,方能讓聯合制衡中國的目標得以撥雲見日。

美中會晤話不投機剛性中國無助兩岸春暖花開

美中會晤中,布林肯直指中國對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繁榮帶來威脅,尤其特別點出對新疆與西藏的人權侵害,有系統地破壞香港自治,甚至干擾台灣民主發展,美方面子跟裡子都不給中國;而中方也不示弱,楊潔篪也極力批評中國鼓動其他國家抗中,甚至直批美國人權紀錄也不好。顯然,雙方在既定立場上毫無妥協的空間,直球對決一系列棘手議題,這是一場「艱難會談」。

對於美國關切的香港、新疆、西藏等人權議題,中國當面反駁美國是在干涉內政,而對於台海議題,中國老調重彈表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對中國而言主權是不會退讓,言詞堅決「內政不是國際議題」的立場,阻撓這些美國關切的議題上雙邊的談判桌,拜登首場的美中會晤是各說各話難以聚焦。美中雙方沒有共識且各吹各調,沒有具體成果,美國要的是透過會晤來表示既定立場,而中國要的是形式上的接觸意義進而符合內政需要,雙邊關係會何去何從,只能邊走邊看,只是各懷鬼胎目標不同,當然就話不投機半句多。

對台灣而言,必須清楚當前全球與印太地區的發展形勢,其中美國對於民主、人權及國際秩序的重視態度,台灣應持續以「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原則,致力維護區域穩定與兩岸和平的現狀,同時也符合了美日對「台海穩定」的利益共識。面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尤其進入後疫情階段,在民眾健康福祉、商務經濟利益及國家安全等前提之下,如何讓兩岸有序交流會符合當前我國的國家利益;不過,不能一直只是我方單向友善,兩岸能否「春暖花開」?就猶如美中長期競爭的格局,解鈴人還需繫鈴人,中國能否放下剛性的威權思維也是關鍵,沒有善意的回應一切也都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