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民間齊力相挺國產鳳梨,這是一種國家社會韌實力的象徵,為的就是對抗來自中國的經濟統戰,鳳梨事件延燒至今,有論者認為這是中共「測試」蔡政府是否有兩岸春暖花開的意願?這樣的臆測往往過於簡化兩岸關係的複雜程度,說對了一半卻同時扭曲了真正的事實。是的!國台辦暫停台灣鳳梨進口就是「政治操作」,明知台灣鳳梨出口至中國的占比不高,卻又要刻意以檢疫為由出手,擺明了就是要以小搏大,製造台灣內部的政經風暴。

苦口婆心?為人說項?帶風向動機居心叵測

可悲的是,台灣內部仍有人要帶風向起舞,如果這樣的論點出自那些本來就親中立場的人士口中,那還尚可能理解或接受,畢竟在他們的認知裡,都無法接受「民進黨執政」的事實,更不用說在兩岸立場上,一再為中國說項也就不足為怪;但是,如果以「獨派大老」之名發表個人觀點,且又接受紅媒採訪露出,就顯得事有蹊翹、動機不純,要嘛就是苦口婆心、直言正諫,不然就是意氣用事、為人作嫁,然而事實證明卻是自打嘴巴、前後矛盾。

就事論事,中國突禁台灣鳳梨的動機不單只是測試那風雨飄渺的兩岸關係,最主要的用意是藉此觀察台灣的反應,說白了就是台灣因應中國打壓的自主性和抵抗力,台灣愈是團結愈不是中共所樂見的結果,如果誆之為「高調大內宣」,這根本是倒果為因的錯誤類比。農業本來就有其脆弱性的產業特質,不但有時效性的限制,還受到市場因素的價格干擾,更不用說來自政治算計下的影響,如果沒有公權力的任何挹注或支持,那後續的骨牌效應更不用說了。

製造內部矛盾 起了中共對台統戰的關鍵作用

過去馬政府時代,中國刻意對台灣農產品進行政治採購,就猶如裹著糖衣的毒藥一樣,讓台灣經濟失去自主性,同時提高對中國的依賴性,食髓知味後,便有利於中國擅長的經濟統戰。台灣面對手腳不乾淨的中國勢力不斷滲透,提高對中國市場依賴的免疫力,對內宣傳力保農民生計與農業發展,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作法,何來趁機消費對岸?明明始作俑者是北京當局,不去譴責蠻橫無理的戰狼,卻不分青紅皂白槍口對內,難道虛與委蛇才是正道?

有些人過去曾主張「一邊一國」、「台灣正名獨立」的政治理念,如今卻為「兩岸短期內想緩和十分困難」及「兩岸關係繼續僵持無進展」叫屈,昨是今非的言論實讓人錯亂不已。這些似是而非的說辭,刻意忽略是中共高舉「九二共識」不放,才是導致兩岸僵持的罪魁禍首;以及是中國一而再、再而三軍機軍艦繞台侵犯中線,是誰讓兩岸和緩困難更不言而喻了,如今是中國片面終止台灣鳳梨進口,台灣自己不自救,難道要向中國稱臣才能春暖花開?這豈不是自取其辱。

中共才是兩岸衝突始作俑者 成了打手不自知

蔡政府歷任陸委會主委無不希冀兩岸能正常交流互動,並不是因為邱太三上任後才要春暖花開,而且在兩岸議題上,蔡政府的國安團隊幾乎是採取「守勢」的策略,力守對於「維持現狀」的政治承諾;反而是中共對台政策擴大軟硬兼施的範圍與力道,文攻武嚇、封鎖台灣國際空間、外交打壓等手段不曾間斷,從減少中客來台觀光、限制中生來台就學到禁止豬肉、鳳梨進口等,誰才是破壞兩岸關係的禍首早已清楚明瞭,怎麼「原告變被告、作賊喊抓賊」?

北京從來不會正視台灣的主流民意,畢竟一個威權政體只在意「由上而下」的階級領導,總把責任推向是民選政府的阻撓,但這不就剛好凸顯出兩岸之間的價值差異;而那些替中國說項的人,難不成是蒙蔽了大是大非的判斷能力?還是為了什麼而出賣了自己的靈魂?當然,民主社會必須容下不同的聲音,這是言論自由的根本價值,只是,當論述一一被放大檢視後,讓許多曾讓人尊敬的專家學者露餡,不禁讓人感嘆不已,不勝唏噓。

持平而論,中國對台打壓不會就此罷手,甚至會採取更強硬的手段,以區別「台人在中」與「台人在台」的差別性對待,2021年是中共建黨一百年,2022年是中共邁入二十大,無論如何,習近平要政績要表現才能順利掌權連任,那麼對台將可能會有新的作為,縱然還不急著採取軍事手段一統兩岸,但至少不可能放緩任何對台方針,繼續彈著「反獨促統」的調調,就算在美中外交高層會晤的台上也將不會退讓,所以如果認為台灣該低調而為,就能讓兩岸東風雨露進而春暖花開,那未免也太天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