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不是不在,只是你看不見它了。」這句從《天橋上的魔術師》上看到的佳句,讓本魯也聯想起已被拆除28年的中華商場

在戒嚴時代的1980年5月31日,海專學生突破軍警憲特的聯合封鎖,殺進管制區與八大名校學生的「決戰中華路」,這個傳頌迄今的江湖故事,讓中華商場成了我們那一代學生的共同回憶。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六大門派圍剿明教的「決戰光明頂」,搬到現實生活裡來,也讓本魯這少年時身歷其境的觀眾,至今仍回味無窮。

所謂的「八大名校」,就是台北縣市的八所私立高中職。當時江湖傳說,海專學生出發前誓師的口號「拳打東南西北,腳踢二開二強」,東西南北指的是東方、開南、西湖、泰北;二開二強指的是開平、開明與南強、強恕。

這八校的盟主,也是事主的,就是位於濟南路的開南商工。當然,因為地利之便,八大名校這一方動員最多學生的也是開南。由於八大名校人多,又加上地利,一有狀況就能隨時支援。

至於海專,全名應該是「中國海事專科學校」,但因為在西門町名頭太響亮,只要說聲「海專」,就代表中國海專。

海專比起八大名校,不僅人少,又離中華路較遠,但因為是五專,在校五年比起開南等八校的在校三年,同學間的感情較濃,向心力強;而四、五年級學生的體型、經驗、組織能力也都勝於高中生,雙方一對上,就像義務役遇到志願役。

另外海專特有的游泳與操槳課,讓男生的體格變得比較強壯,雙方一對上,又像步兵連遇上精誠連。所以海專每次出動的人數,雖遠少於其他私立高中,但打起架來反而勝算較大。

從西門町「師對抗」到中華商場「營測驗」

1980年5月31日,那年代星期六早上各校都還要上課,但早上十點,海專與八所私立高中職的學生就開始動員,西門町幾乎是局部戒嚴。

各校教官組成的「校外生活指導委員會」,穿便服配合城中分局、少年隊、保安警察與中華路憲兵202指揮部派出的制服武裝憲兵,在各路口設柵認「人」,是自己的學生就威脅利誘「勸退」。

特務們齊心努力,總算將一場大規模的西門町「師對抗」,縮小規模成中華商場「營測驗」,可是雙方還是都有數百個漏網之魚混入「戰區」。

當時本魯是在景美區興隆路三段56號的市政專校讀專二,班上常出入舞會、消息靈通的兩個女生,早已提醒男生們沒事別去火車站或公館,尤其是中華商場。

不要進入是非之地的原因,就是當年我們市政的冬季制服有兩種,一種是西裝料的短大衣,一種是卡其布的大學服。當時大多數五專的冬季制服都只是大學服,但海專的冬季制服是長大衣(電影《英雄本色》裡小馬哥穿的那種),我們男生若穿短大衣制服,被私立高中職的學生誤認是海專的,豈不遭到池魚之殃?

本魯跟班上預告即將爆發「決戰中華路」的兩個女同學很有默契,她們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誤入險地」,不就是在提醒我一定要「親入險地」嗎?果然下午我在中華商場又遇到了她們。

為了紀錄「小歷史現場」,我採訪到晚上九點才回家。結果事後人家打架的只是由警方訓誡後交家長領回,我卻是被「老大哥」再次約談。

沒辦法,只怪案發之前年幼無知,喜歡寫些有的沒的,因而替自己安排了一個「案底」,實在是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當天下午的決戰現場,海專到底有多少學生參戰,各報說法不一。《中國時報》說是「兩百多名」,《聯合報》則說是「三百人」。

《中央日報》最誇張,不但擴張成「七百餘人」,標題竟然還是「傳有少數不法分子,冒充學生尋仇,企圖擴大事端,北市警方據報即時制止。」而報導內文開宗明義就說:「警方說,可能有少數不法之徒為陰謀份子利用,冒充學生。」

原來我是比打架學生,甚至冒充學生的少數不法之徒更壞的「陰謀份子」,被老大哥「約談」也是理所當然的。  

《英雄本色》小馬哥的原始造型

很多台灣人都有一種「厚古薄今」的錯誤想法,以為兩蔣時代就是法紀森嚴,其實剛好相反。如果有可能影響政權,甚至只是各類鷹犬自以為會影響政權時,「老大哥」當然就無所不在。至於其他與政權無關的萬事萬物,那種自由自在,不是今天的年輕讀者所能想像。

海專位於社子島,出入全靠從中華路經台北後火車站的光華巴士,不然就是騎摩托車或搭計程車。在那個自由年代,計程車還不叫「小黃」,因為紅黑花白的什麼顏色,都隨運匠大哥高興;男生騎摩托車也根本不用戴什麼安全帽;但最自由的還是開公車的運匠大哥。

那年代光華巴士的運匠大哥,如果在中華路上覺得車上的海專學生不夠多,就不走後站的承德路,直接「殺」進前站的忠孝西路,再轉公園路、重慶南路或博愛路,沿途看到姿色較好的海專女生,就停車問她要不要上車。

不誇張,本魯在公園路上的公保大樓前搭車,竟然也常看到光華巴士繞來這裡「攬客」,這樣把公車當計程車開的消遙歲月,也可說是戒嚴時代相對「自由」的寫照。

在「決戰中華路」現場,海專參戰學生人數比八大名校的學生少,但他們因為學校要求的體能標準較高,所以打起架來常以寡擊眾。

另外海專的組織力較強,領導人也很有創意,例如海專離中華路較遠,無論調動兵員與搬運武器,都比開南困難,所以他們在校內組織了一支三百人的摩托車隊,從不同方向進入西門町。

武裝憲警雖然在北門(以前的美國大使館)攔下了一批機動的老弱殘兵(而且都是便裝,沒帶武器),但主力部隊早在延平北路就兵分多路,從各條街道的小巷裡滲入西門町,機動支援各戰場。

另外搭光華巴士進入西門町的海專學生,也是不帶裝備,而是前一天在中華商場一到二樓之間的廁所(尤其是女廁,海專那些自稱「賊婆」的女生也不好惹)藏了「家私」(武器),與八大名校交戰時,若寡不敵眾,見狀況不對,還能去廁所更換「長兵器」。

還有就是海專的長大衣,也比較可以藏小武士刀、腳踏車鏈等「長兵器」。有人看過香港電影《英雄本色》裡周潤發扮演的小馬哥,在台灣酒家怎麼殺人的嗎?他的服裝造型,以及藏匿與更換武器的方式,本魯嚴重懷疑這是抄襲當年海專學生「決戰中華路」的創意。

但懷疑終究只是懷疑,既然無法驗證,也就只能登錄本書存查。然而若是說後來的黨外人士與更後來的民進黨,抄襲了海專學生「人肉擋火車」來搶版面的創意,那就證據充足多了。

原來當時憲警為了保護重點商家,所以重兵集結中華商場東西兩側的來來、遠東與國泰等大型百貨公司,害得中華商場這八棟三層樓(尤其一、二樓的商家),反而成了重災區。

然而現場軍警指揮官擔心學生「調虎離山」,原本設下的憲警重兵,也不敢脫離這些重點保護區,只能抽調少數憲兵,往中華商場第五棟(信棟)與第六棟(義棟)的「主戰場」移動,彈壓號稱是「海賊」的海專學生。

無奈「賊」多兵少,憲兵根本寡不敵眾,以致海專與八大名校的學生,肆無忌憚地在此地一了夙怨。

不是「不能打架」,而是「不能打輸」

由於海專與八大名校的相約「決戰中華路」,雙方學生領袖的動員力超強,讓聚集在西門町準備開打的人數加起來上千,場面耗大到早已超出鷹犬頭子原本的想像。

由於現場負責鎮暴的憲警根本措手不及,無法像美麗島事件那樣從容地「先鎮後暴」,只好改採「柔性」執法,將看起來就是專程要來「真血拚」的學生,八大名校的「請」到中山堂,海專的就「請」到國軍文藝中心,雙方分邊「吹冷氣」消消火氣。

所以這場戰役雷大雨小,除了中華商場信棟與義棟有比較激烈的械鬥,海專學生佔了上風,其他地方都只是些零星的衝突。

憲警的「柔性」執法,將交戰雙方隔開「冷靜」,一路遠征來此想要報仇的海專學生,在覓敵卻無蹤的悲憤下,也不知是哪一個天才想出來的辦法,竟然聚眾霸佔中華商場後棟的平交道。

由於靜坐的學生太多,鐵路局也無可奈何,只好停駛萬華到台北車站間的火車,造成了比相約械鬥更轟動的新聞。

解嚴初期,民進黨也紛紛仿效這種本小利厚,而且「保證見報」的抗議手段。例如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三日下午,一百多名拿著民進黨黨旗的群眾,以財政部宣佈恢復課徵證所稅,害得眾多投資人股票被套牢,損失不貲為理由,聚眾霸占了開封街與中華路交會的鐵路平交道,擋住新竹開往松山的252北上列車。民進黨抗議群眾擋火車的地點,也就是八年前海專學生「血戰中華路」時,攔火車表達抗議的地點。

警方在事後雖逮捕了22名可疑的學生,還起出二瓶硫酸、鐵棒、鐵棍及鐵鑽等兇器。另外在離中華商場甚遠的羅斯福路二段,還發現一名海專三年級航海科學生李國維慘遭割頸,而且肩部、背部等處也被殺了四刀,被送往台大醫院救治。

此一事件經媒體大幅報導後,海專的名氣在江湖上一夕暴增,西門町的霸主從此換人。但海專被掛上「打架學校」的招牌後,在五專聯考的招生上,就一年比一年難了。

其實在戒嚴時代會出現這種男學生聚眾械鬥的鬧劇,關鍵就是兩蔣為了政治需要,豢養了眾多教官,盤據在各中學與大專,掌握了訓導大權,讓訓導處成了教官室的橡皮圖章。

這些血氣早已剛過頭的教官,要去管理血氣方剛的男學生,當然是越管問題越大。通常教官對打架的看法,不是「不能打架」,而是「不能打輸」,尤其是在海專,根本是把軍中那套邏輯搬來學校。

不過話說回來,八所私立高中職的教官,腦子裡也是差不多的這套軍中邏輯,這就難怪當年的中華商場,會成了海專與八大名校的血腥戰場。

看了《天橋魔術師》,夢迴青春年少時的中華商場,撫今追昔,不勝唏噓啊! 

 

(圖2)1980年6月1日,國民黨營《中央日報》的標題,竟然是「傳有少數不法分子,冒充學生尋仇,企圖擴大事端,北市警方據報即時制止。」(管仁健提供當年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