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聽狂風怒號,真叫我們害怕。爸爸!爸爸!我們心裡多麼牽掛。只要您早點兒回家,就是空船也罷!」
戒嚴時代讀過小學的資深鄉民,一定記得三年級上學期國語課本第7課〈爸爸捕魚去〉。
2015年3月,被中國狼性年輕人尊奉為「馬爸爸」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意氣風發地蒞臨台大演講,豪氣地宣稱要送給台灣年輕人一個「伴手禮」,就是投資台灣100億元,成立「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鼓勵台灣年輕人創業。
之後《商業周刊》報導,非名校出身,更無理工背景,南華大學哲學系畢業的林思吾,花了 13年破解搜尋引擎遊戲規則,幫企業網站沖高搜尋曝光率。Google對外只公布30項規則,他卻破解出另外170項。馬雲奉上300 萬美元,林思吾卻拒絕。一堆舔中的名嘴,嘲笑台灣青年是只想著小確幸的綿羊,哪裡競爭得過全身散發狼性的祖國青年。
結果5年不到,其他韭菜都被割完了,中國鄉民以為只要長得最高,就絕對不姓「韭」的中國首富「馬爸爸」,下場還是跟晉朝的石崇、清朝的胡雪巖一樣。唉!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馬爸爸」為何成了邪惡資本家?
2021年1月8日《新頭殼》報導〈「馬雲去哪兒」成禁語 英媒曝中共下令不准媒體報導〉:
「阿里巴巴、螞蟻集團接連遭到中共當局調查、監管,創辦人馬雲更是已有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未公開露面,彷彿人間蒸發,引發國際媒體關注。
對此,英媒驚爆中共要求媒體對馬雲報導要嚴格遵守官方口徑,至於馬雲的未來動向,美國對沖基金大亨巴斯表示,馬雲將在1年半內被判刑,刑期上看10年,還就此對CNBC的記者發起1美金的君子之爭對賭。……」
馬雲這位中國首富,改革開放後最具傳奇性的企業家,被對岸鄉民追捧為「馬爸爸」,因為得罪了今上,一夜之間淪為邪惡資本家的代表,啃食社會的吸血鬼。這現象一點也不奇怪,黨能讓你像坐直升機一樣的竄升,自然也就能讓你如自由落體般的暴跌。
馬雲暴起暴落的歷程,就跟中國歷史上的首富石崇或胡雪巖一樣,有錢了卻沒權,那你依舊是在替當權者打工,甚至是在賣命,而且最後的下場,往往是錢與命都保不住。
台灣鄉民為何只把馬雲當陳光標?
之前馬雲在接受美國電視台專訪時,曾經用他的招牌苦瓜臉,語出驚人地說:「成為中國首富讓我不開心,因為壓力太大了。」「當你成為最有錢的人,街上的人會用另一種眼光看你。」「不想作中國首富、杭州首富、浙江首富,連小區首富也不想作!」「自己最快樂的時光是十幾年前,月領人民幣90元的日子。」
針對馬雲的說法,中國鄉民的反應很兩極,一派認為馬雲太矯情了,難道當了中國首富還不滿足,非要做全球首富才甘休?嫌壓力大就把財產的零頭給我。至於另一派當然是繼續造神,把「馬爸爸」這些金玉良言,趕緊又繼續編入《馬雲語錄》。
其實馬雲用中國話所說的那些語錄,大多只是些「假大空」的廢話。反而是面對外國人,才敢坦承自己「高處不勝寒」,甚至透露了自己身在險境的危機。對於台灣我們這種經歷過戒嚴時代的資深鄉民來說,馬雲的感觸並不難領會。在專制的社會裡,每個人的腦袋,尚且都只是借放在自己脖子上而已,何況是口袋裡的錢?
「馬爸爸去哪兒」,這下場大多數台灣鄉民都懂。因為在台灣,除了滯台中國黨的那些政客,與那些賣含鎘米果或賣黑心油的台商,才會把一個明明是「權本社會」的地獄,吹捧成為「資本社會」的天堂。所以「馬爸爸」大肆張揚地宣稱要來台灣散財100億,鄉民們卻都只把他當成是減肥成功的陳光標在鬼扯而已。
但是中國鄉民卻沒這樣的認知,這其實也是兩岸真正最大的差異。在台灣,論壇上只看到有酸民自稱從林志玲是我老婆,到新垣結衣是我老婆,或周子瑜是我老婆而已。但在中國鄉民那裡,卻變成我老公王思聰,我岳父王健林,我公公韓寒,我爸爸是馬雲……一切向錢看,卻不知有錢無權的風險。
「真」為何只是「要很認真的演」?
當然,「馬爸爸去哪兒」,這麼複雜的前因後果,不是本魯的守備區,就交給電視上那些可以從外太空談到內子宮的萬用名嘴去發揮。鍵盤小五郎在這次事件中,只看到了兩岸距離越來越遠,這距離指的不是政治制度,而是鄉民觀點的南轅北轍。
《爸爸去哪兒》是中國有名的實境節目,但在台灣的反應卻很冷漠,尤其是年輕人。應該說這節目的原型,在南韓就只是知名人物帶著兒女上一個通告,發生了什麼事,就忠實錄下什麼事。觀眾看實境節目,而不看綜藝節目,不就希望看個「真」嗎?
但在中國,「真」卻被電視台解釋為「要很認真的演」。於是又加上了「考驗明星帶孩子的能力,並向觀眾傳遞正能量」。這樣的節目到了台灣,就像歌唱選秀一樣,鄉民們是怎麼看怎麼怪。不但覺得演唱者很怪,評審很怪,連現場觀眾的流淚很怪,到最後連主持人都覺得怪。
台灣鄉民看中國電視節目,所感覺的這種「怪」,不是在指責中國節目「假」,而是看穿了這當中「演」的成分過大。而且中國不只是戲劇節目在演,綜藝節目在演,連實境節目也在演,甚至國台辦與外交部發言人,越義正辭嚴,越慷慨激昂,我們就越覺得那是「演」的,而且是很認真在演的。
在網路上也常看到中國鄉民在嘲笑北韓的節目,但他們回頭看祖國自己的節目,就不會覺得有點怪怪的嗎?為何台灣鄉民覺得中國節目的某些「尷尬癌」,他們卻感到理所當然?
說白一點,「向觀眾傳遞正能量」,那不就是本魯戒嚴時代被國民黨規定要看,還要寫心得報告,黨營事業製作的「健康寫實片」嗎?健康的就很難寫實,寫實的就很難健康,台灣的鄉民早就懂得這原理,但中國的鄉民為何這麼難懂?
比實境節目更實境的「馬爸爸去哪兒」,就跟號稱是實境節目的「爸爸去哪兒」一樣。台灣鄉民從馬雲被定位成「馬爸爸」,就對這場「演很大」的芭樂劇沒興趣了。但要等到何時,中國鄉民才能看透這種「很認真的演」?本魯不知,但本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