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近年國內外皆有少子化的趨勢,孩子被過度保護溺愛的情況之下,變得過度依賴父母,無法面對困難及挫敗,無法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許多父母相當憂心孩子連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都差,成年後如何面對未來的社會。便開始省思自己的教養方式。漸漸重視孩子獨立自主的培養。但面臨的問題是何時開始教呢?如何教?
首先,須檢視孩子為什麼無法獨立與自理能力差呢?探究可能原因是父母做得多,讓孩子失去獨立做事的能力與機會。父母為何不願意放手呢?有些父母是過度擔心,沒有安全感,不放心孩子自己做。有些是太忙碌,受不了孩子拖拖拉拉,常在情急下自己快速完成。
因此,父母需先獨立,勇於放手。視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相信孩子具有巨大的潛能,能獨力完成許多事情。放下「孩子沒你不行」的想法。父母適時的放手讓孩子去成長。
然而,何時開始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呢?其實,從小便可訓練獨立,但不同年齡,有不同策略。需依照孩子的年齡、能力、氣質與個性,逐步漸進地放手,多「陪伴」為原則。幼兒期,好奇好問問題,可啟發他們動腦筋去想,尋求答案。兒童期,可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允許他們有發言權,在依事情重要性,必要時父母需要説明和引導。青少年期,與他們公開對話,共同探討如何培養獨立性,並在他們感到獨立與父母感到放心之間找到共同的平衡點。
再則,如何做呢?
從日常生活自理開始
基本日常生活事務要孩子自己動手做,訓練自我照顧與管理的能力(譬如:書包、房間整理等)。讓孩子從做中學習調整,遇到問題,讓他們自己去面對和處理。父母僅需在旁陪伴,注意安全,有需要再介入。
參與活動的安排
讓孩子參與家庭活動的規劃,譬如:讓他們參與家庭旅遊的計畫,徵求他們的意見,青少年的孩子更可讓他們試著獨立規劃與執行。讓他們有成功的經驗,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
學習管理時間
讓孩子學習自律,依照自己安排的學校與休閒活動時間生活,遇到困難,試著再調整。期間父母仍僅需在旁給予情緒支持,必要時,再參與討論。
學會尊重與負責
尊重孩子的意見與選擇,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做事,從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中學習。但同時也要讓他們注意尊重別人的重要性,以及要對他自己所做選擇的後果負責。
父母要放手凡事讓孩子自己試著做做看,相信他們可以做得很好,多陪伴、多一些鼓勵、讚美,允許錯誤,相信能造就獨立自主及自律的孩子。
作者:李淑芬 臨床心理師/宜康復健科診所
專長:早期療育、自閉症治療、兒童青少年壓力管理與情緒調適、親職諮詢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