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規畫捷運綠線G12G13G13a3個車站原已取得3.32公頃用地,但政府卻還想以「跨域加值」為由,再徵收542公頃土地。當地被徵收戶組成「綠捷農地守護聯盟」今(20)日到監察院陳情,要求調查公共建設以財務自償為需求,浮濫徵收民地,違反《土徵條例》公益性必要性的系統性問題。

「綠捷農地守護聯盟」與民間團體(台灣反迫遷連線、台灣人權促進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今日上午至監察院陳情及舉行記者會。

記者會主持人、 台灣反迫遷連線執委田奇峯指出,目前全國徵地面積最大的兩的案子都在桃園,第一個是徵地面積高達3千多公頃的桃園航空城;第二個就是綠捷捷運站體外周邊農地開發計畫」的546公頃。

田奇峯指出,原本107G12G13G13a的三個站體土地已經徵收了,但因為綠捷的乘客搭乘的自償率僅2.86%100年為了想要讓週邊土地開發利益,可以回饋到公共建設,透過跨域加值計畫,把周邊農地徵收,改成建地,讓建商可以蓋房屋,或由政府取得增額容積率方式,讓自償率一舉增加到41.77%

田奇峯指出,但這個徵收人民土地的做法其實是犧牲了當地人民的利益,讓少數居民承擔公共建設的成本,違反負擔公平性原則,更有更有違憲疑慮;而計畫內容也違反《土徵條例》3-1條規範的公益性、必要性原則。

他們指出,過去監察院曾針對「機場捷運A7」預標售案糾正行政院,也曾就「新店美河市」的「捷運工程用地徵收與聯合開發協議併行」聲請大法官統一解釋,此次「綠捷農地守護聯盟」向監察院陳情,希望能遏止行政部門屢以公共工程自償性強徵民地的惡質政策

記者會也安排行動劇,由民眾戴著桃園市長鄭文燦的面具,戴上虎頭和雨鞋,一腳踩踏進農田,一邊呼喊「徵收農地,黃土變黃金」,彰顯本案以區段徵收取得民地,以平衡綠線捷運財務的行政邏輯是粗糙蠻橫。

G12站體旁的呂培瑲說,他父親留給他1甲農地,十幾年前為了開中正路,被徵收一半,只剩5分土地,後來說為了G12站轉運站,又被徵收,後來對面經國商圈蓋好了,又要開一條幸福路,又被徵收。已經被徵收四次了。到後來又要被區段徵收,本希望能保留祖厝,但政府說你們家祖厝是車站專區無法保留。

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權專員余宜家指出,區段徵收制度雖然是以「合作開發」為名,但實為強制徵收,會嚴重破壞在地的生活型態、社會網絡,因而對在地居民的財產權、生存權與居住權造成極大侵害。

余宜家指出,本案是在捷運線跟站體都已經徵收、開工的情況下,再行大範圍徵收,顯然是為平衡財務而做。土地徵收的公益性必須特定、具體,單純的「財務需求」是完全違反土地徵收的公益性與必要性的原則,自償性更不能作為徵收的目的。

根據國發會跨域加值公共建設財務規劃方案問與答,跨域加值主要是希望解決國內重大公共建設資金需求與財政預算間供需缺口日益擴大問題。劃定公共建設範圍之關聯發展機會及潛力發展區,連同公共建設區域整合規劃納入影響受益範圍。預估「受益區域」未來30年因公共建設帶動增加之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契稅等稅收。推動異業結合加值:整合捷運與周邊建設推案。

以軌道建設為例,其受益情形為捷運周邊之地區,其劃設範圍應為捷運周邊步行10分鐘或500公尺範圍;鐵路地下化建設,受益範圍為車站周邊及路線沿線兩側,其影響範圍圈應為車站500公尺範圍及路線兩側。

台灣反迫遷連線執委田奇峯   圖:林朝億/攝

居民呂培瑲20日說,父親留給他1甲的農地已經被徵收四次了。這次連祖厝都保不住。   圖:林朝億/攝

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權專員余宜家   圖:林朝億/攝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許博任   圖:林朝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