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落幕,針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並實施多項制裁措施的美國總統川普連任失敗。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是否延續川普的對中強硬路線還有待觀察。而有許多跡象顯示,隨著華府的情緒改變,日益將北京ˊ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而非潛在合作夥伴,即將執政的民主黨對中國的觀點也隨之變化,轉而認定北京必須「按照規則行事」。而被批評在總統任內姑息中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放任中國對美國造成傷害的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則為自己辯護說,若不是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在貿易議題上他對中國可能「出手更重」。

歐巴馬接受《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採訪時指出,當時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的重要角色,「阻礙」他處理中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的重商主義政策」。他的新書「應許之地」(A Promised Land)也有類似說詞。他強調說:「在2009或2010年我不能有貿易戰爭。當時我需要與中國、歐洲以及其他任何潛在的成長引擎合作,就為了重啟全球經濟」。他也補充說,現在他認為「在貿易議題上更強硬的催逼中國,完全是合法的」。

歐巴馬在新書中說,中國在他執政初期創紀錄的經濟刺激計畫,發揮支持全球經濟的作用,因此限制他無法向北京究責「規避、扭曲,或乾脆破壞所有同意的國際商務規範」。歐巴馬提到,他在2009年向當時的中國總理溫家寶提出「大規模貿易失衡」以及「中國匯率操縱與其他不公平行徑」等議題。溫家寶「建議我給他一份我們希望中國多加採購的美國產品清單,他會研究看看可以怎麼做」。歐巴馬說:「我感覺好像在市場的一個攤子上,對雞肉價格討價還價,而非兩個全球最大貿易體協商貿易政策」,似乎在隱射川普的作法。

歐巴馬2009至2017年擔任總統期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華府與北京的關係也因此被賦予高度重要性。儘管中國在經濟與軍事方面增強實力,華府的對中外交政策大多也以合作為導向,而非對抗,有限的重大爭端聚焦於國安議題,例如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設施與網路間諜活動。歐巴馬曾指出,美中關係將形塑21世紀,因此維持穩定關係,對於美國與全世界都至關重要。而曾任歐巴馬兩任副總統的拜登即將就任美國總統,他的外交政策成為焦點,對中政策更是備受關注。

即將執政的民主黨8月時發布最新黨綱中透露出重新關注中國的傾向,該文件2016年版本只提到中國7次,今年版本卻超過22次,清楚還表明:「民主黨人將明確、堅定且持續地對抗我們對於中國政府在經濟、國安與人權方面的深刻擔憂」。儘管拜登被川普陣營指控親中,但他在2月參加民主黨初選時,稱乎國總書記習近平為「暴徒」,並嗆北京必須「按照規則行事」。拜登也在16日表示:「美國需要和其他的民主政體站在一起,來讓我們的規則施行於世界,而不是看著中國和其他國家,向我們下達他們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