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於去年6月入侵台灣,危害農地面積超過1.8萬公頃。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歷經一年多的研發努力,推出秋行軍蟲性費洛蒙誘殺系統,目前已完成技術轉移,預計最快110年6月可望取得農藥許可證後,正式上市銷售供農民使用。
秋行軍蟲為聯合國農糧組織FAO通緝的全球重要害蟲,秋行軍蟲於去年6月入侵台灣,危害農地面積超過1.8萬公頃。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於蟲害爆發後隨即投入研究,歷經一年多的研發努力,日前成功推出秋行軍蟲性費洛蒙誘殺系統。該系統透過誘蟲器裝入人工合成的性費洛蒙,吸引雄蟲並囚禁誘蟲器中,可達到防治目的,既無毒性,也無農藥殘留風險,在田間實際應用具有安全、經濟、有效、不污染環境的絕佳優勢。
目前該技術已完成技術轉移,預計最快110年6月有望取得農藥許可證後,正式上市銷售供農民使用。目前美國與日本也已開發類似的技術,國人推出的研發成果亦頗具競爭力,農科院也正投入合作規劃,推動未來的產品進軍東南亞市場。
農委會藥毒所指出,秋行軍蟲又名草地貪夜蛾,具高度雜食性,寄主達353種,喜好在禾本科作物產卵,幼蟲孵化後食取植物的葉子,甚至鑽進植物體裡面,讓農作物無法收成。目前秋行軍蟲在國內已對玉米、高粱、百慕達草、薏苡、水稻、小米、狼尾草、落花生、薑等作物陸續產生危害,其中危害最深的為玉米、高粱。尤其玉米田受損最大,秋行軍蟲幼蟲躲在玉米心葉處取食,啃食部位在生長點處,常造成整棵玉米植株無法繼續生長。
藥毒所表示,農民作物種植時,每分地可設置2至4個性費洛蒙誘捕器,只要直接插在田間即可使用,將性費洛蒙塑膠微管誘餌置於上衝型誘蟲器中,懸掛於玉米或高粱田等,即可發揮十分顯著的誘捕功效。該所研發的秋行軍蟲性費洛蒙誘殺系統,相較於傳統化學農藥防治,既可有效防治,部分取代降低殺蟲劑用量與次數,所需成本較低,讓農民省工又省錢,同時符合友善耕作與環境永續。
秋行軍幼蟲喜好躲在玉米心葉處取食。 圖:藥毒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