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昨(15)日正式簽署,針對國人關切RCEP是否會對台灣產業產生嚴重衝擊,經濟部長王美花今日說明,原本擔心受影響的傳統產業,包括機械、紡織、鋼鐵與石化,沒有在中國的降稅清單中,短期來看,對台灣影響不大。王美花強調,2週內將針對這些傳產研擬因應之道以增加競爭力、做多元布局與拓銷。

東協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及紐西蘭5國歷經長期談判,於11月15日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該自貿區總體人口逾20億,經濟規模近26兆美元,占全球GDP約3成。RCEP議題成為今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委員們的質詢焦點,有委員憂心表示,台灣被排除在外,長期下來,恐使得台灣產業空洞化。

對此,王美花對此回應,RCEP成員國之間早已存在自由貿易協定(FTA),例如日本與中國、日本與韓國各自形成FTA,因此RCEP自由化程度不高。

王美花說明,此次RCEP成行,除了FTA之外的降稅項目並不多,因此台灣在東協市場受到的影響並不大。她強調,鋼鐵、石化、紡織、機械是可能受衝擊的產業,但中國對日本排除降稅的部分品項,有一些是對台灣敏感的項目。王美花指出,她有關注幾個產業的重要項目,包含台灣工具機立式加工機、紡織原料等較敏感品項多輸往中國,這部分中國並未降稅。

對於相關產業該如何調適,王美花表示,儘管RCEP對台灣短期影響比較不大,不過還是有新增降稅項目,經濟部2周內就會盡快和業界、公協會座談交換意見,研擬因應之道。她強調,政府不會補貼受衝擊的產業,目前的方向是進行研發補助。

至於未來是否爭取加入RCEP,王美花強調,台灣一直面臨國際上的競爭,一定需要追求更多的合作,若一條路行不通,當然要走不同的路,例如深化與美國的合作,並追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TP)。她指出,台灣電子類產業,如資通訊產品受到世貿組織(WTO)資訊科技協定(ITA)及ITA擴大協定(ITA 2)的保護,出口過半都免關稅,且這些產品與美國供應鏈關係十分緊密,是台灣的強項與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