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拜登在緊張、刺激、懸疑、又扣人心弦的計票中驚險地贏得總統寶座。相對於川普令人瞠目結舌的外交舉措,拜登當選顯然讓國際社會鬆了一口氣;然而,過去四年來川普外交政策的主軸的中美對峙戲碼,由於中國崛起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生存利益,更注定了中美在國際間的對弈與合縱連橫將繼續成為雙方「修昔底德」之爭的連續劇。
身處世界超強國度,美國總統個人的外交理念與作為動輒影響國際社會發展與國際秩序與制度的維繫,向來在國際社會有其決定性影響力,川普這個政治素人或是不諳,或是不屑於政治官僚當道的行政程序與決策理念,這四年來在外交作為常常不按牌理出牌,除了顛覆了過去數10年來美國外交政策的原則,而自創風格的外交思維,正在重組這個國際社會,也為了抗中,逐步地在分裂這個世界。
相對於川普總以商業交易、個人喜惡的方式處理全球事務,拜登的行事風格完全形成對比:重視團隊合作、重視專業幕僚、走入國際社會以及重視溝通將成為拜登團隊的處世原則,目前所知其外交幕僚以歐巴馬時期幕僚為班底,所以走回傳統的美國外交模式當無疑義,拜登從事政府公職長達四十年以上,加上自己年事已高,體力與智力能否勝任繁重的總統職責令人質疑,將來就任後不僅決策上更多倚重國家安全顧問與國務卿的襄助,連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都可能要幫忙分擔更多的外交禮儀與場合活動,這完全有別於川普只愛搞單人秀了。
回到建制派的官僚治國,美國在外交政策上的決策原則將回歸「議題管理」與「外交框架」的既有模式思考問題與進行交涉談判,將著重國家利益的得失,不再以個人形象為思考指標。民主黨傳統所強調的人權、民主與自由這三大普世價值將繼續成為外交政策的軸心,國家安全、國家利益與氣候變遷則會成為外交征討的三支柱。此外,川普這樣藉由北韓大演個人秀,卻無助國家利益與東北亞區域安全的事情將不再出現,朝顯半島非核化將重新回到美國早先的以廢核換經援的議題設定上,視北韓廢核的進度來進行談判推進。
川普過去四年在外交政策上受到全國共識較高以及傾全力投入的就是「中美關係」的相互較勁與龍爭虎鬥,因為中國的快速崛起已經嚴重的壓迫到美國的霸主地位。兩黨對於中美關係發展的理念差異不大,尤其是這兩年來美國政府從軍事、外交、經貿與科技等等好幾個層面來向中國施壓,原來還被認為是川普為了炒作自己的選情而強力訴求的策略,目前看來拜登陣營也許制裁中國的手法不會那麼粗魯,手段不會那麼強烈,然而民主黨也不會對於中國太過手軟。
目前比較明顯的策略會是:
1. 採議題管理。拜登政府不贊同「新冷戰」和與中國完全「脫鉤」,應該就各別議題與中國競爭,而不是全面對抗。冷戰思維會讓美國失去長遠的競爭力,單純強調「遏制中國」是行不通的。
2. 美國應將戰略關注點從「改變中國」轉移到「提升自身競爭力」上,要更多關注美國與盟友的力量與行為,不尋求孤立和削弱中國。
3. 採「價值取向」。美中競爭涉及到兩種價值觀之爭,贏得價值觀之爭為美國爭取更廣泛的支持,抵抗中國的意識形態和治理模式輸出至關重要,人權問題應該擺在中國政策的關鍵位置上。
4. 拜登的中國智囊也認為要在氣候變遷、應對疫情、防止核擴散等全球議題上與中國進行合作。
5. 在南海問題上,要確保南海自由航行,繼續執行「重返亞太」(歐巴馬政策)戰略。
「防中」、「抗中」已經是美國朝野的共識,因為中國崛起已經造成世界上多數國家的警戒與不安;更重要的是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有企圖的要把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翻一翻,並逐步追溯過去數百年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時所積欠中國的「霸權債」。中國這樣挑戰既有國際秩序,要求中華帝國霸業復興的做法,不僅威脅到美國勢力範圍,跟美國關係密切的許多盟友也對於中國這樣侵略性的外交態度忐忑不安;尤其這次全球深深受害的新冠病毒疫情起源於中國,中國迄今仍不願出口向世界各國懺悔道歉,自然也激怒美國一些最密切盟友,也令這些國家不安,轉而支持美國的「印太聯盟」的起因。
中國的崛起已經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政經架構,而且威脅的時間比原來預期的起碼提早了五年。美國兩黨雖然相互鬥爭嚴重,但面對中國問題,卻罕見的立場一致,一連串涉台、涉港、涉疆法案幾乎都是全票通過,美國兩黨對中國的態度,甚至出現了「華盛頓共識」一詞。總體而言,中國人普遍認為民主黨候選人川普較友善,外交談判時的重點更清楚,由於凡事皆有價碼可循,反而容易溝通;相反的民主黨上台可能會在人權、種族、宗教自由、氣候變遷以及民主法治等等共產黨不愛的「價值」議題上作文章,相對的川普大多集中在經貿議題上,清楚多了。
為了美國的霸業,拜登一定會持續美國的抗中政策,中國又繼續大辣辣的要抬頭挺胸,不願再對強國低聲下氣,來向西方進行討債式的爭霸,那麼現在看到的台海、南海衝突只會繼續,中美台的三角關係將繼續變動,直到中美爭霸戰分出勝負為止。
(作者/蕭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