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最近,身邊有人分手了,分手的人不一定開心,被分手的人也不一定痛徹心扉,不同的年紀、交往時間、性別等,在關係結束時各有自己的反應與調適之道,有人很快恢復,有人花了相當長的時間還沒整理好,或是整理好了但這段關係經驗卻像幽魂一樣不時出現在後來的關係中,舊人無奈而新人無辜。

鄉民說,所有分手的理由都是假的,只有分手是真的。事實真的如此嗎?似乎在某程度來說,的確如此,至少在剛分手的時候,事實就是「分手」,而分手的理由是用來解釋、讓自己釋懷,但這並不表示這些理由一點用處都沒有,等到情緒漸漸恢復,有能力面對這些傷痕時,這些分手的理由也許可以幫助自己重新審視自己在關係中出現的議題或是問題。

正常能量釋放

分手後,還在情緒調適階段,可以約個三五好友聚聚討拍療傷,或是獨自一人舔舐傷口也無妨,可以大罵、大哭、大吼、大喊、大吃、大喝好好宣洩一番,也許會難過低落,也許會難以入眠,也許會注意力不集中,也許會無心正事,也許生活突然一團亂,諸如此類,都是可能的。

如常生活作息

心情不好但仍然要讀書考試、上班賺錢、吃飯睡覺,維持原本的生活作息,此時顯得重要,也許行屍走肉強顏歡笑,或是麻木無感空氣十足,維持原本的活動、作息,除了可以稍稍轉移注意力,也能夠讓自己不與外界隔離,維持與他人的連結,可以在必要時尋求援手。

象徵儀式道別

分手後還有什麼尚未說完的話嗎?道別了過去的自己、過往的青春年歲、那個曾經愛過的人,以及在一起的我們,這個道別可以是物理距離的不再相見,也可以是心理的保持距離,物品可以被整理掉,感覺不一定可以,但可以試著在準備好的時候收進記憶的箱子。

一段關係的結束,不論是出於自願或者不甘願,總有些感受說不盡道不清,還沒恨完又要開始愛了,還沒哭完又漸漸笑得出來了,原本的麻木無感,慢慢地一些感受回來了,那個破碎的自我開始癒合,可以自己修補,也可以找人談談,若是情緒低潮、睡眠問題持續超過兩週且影響工作學習,不妨透過專業人員協助重新出發。

分手不一定要快樂,但,我可以慢慢變好。

作者:洪梅禎臨床心理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臨床心理師洪梅禎。   圖 : 洪梅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