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民總醫院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表示,約有5-20%的兒童曾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其中90%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約有7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父母,也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2歲以前的孩童,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身體外側,除了穿尿布的區域以外,常見臉上及頭皮,出現泛紅、乾癢及脫屑等情況。2歲後的孩童好發在關節內側,如: 脖子、手肘的前側、手腕、膝蓋後側, 皮膚會因為苔蘚化變得很粗糙,因而出現色素沉積。

食藥署提醒民眾,在後天環境和食物誘發方面要特別注意,要避開會造成惡化的因素,如食物、吸入性的過敏原(塵蹣、黴菌、花粉 、動物皮屑)、流汗、刺激物(含皂鹼的洗 劑、香水、羽毛、羊毛、化粧品)。食藥署也針對如何預防過敏原列出三要點給民眾參考:

1.少碰地雷食物

避開本身會過敏的食物(如:花生、堅果 、巧克力、帶殼海鮮、魚、牛奶、蛋), 其次是避開富含「組織胺」或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如:肉類、香腸、 火腿、魚類、乳製品(起司、優格)、醃漬或罐頭食物、酒精類食物、番茄醬或 香料、茄子、南瓜、香蕉、鳳梨、柑橘 類水果等食物,以免組織胺造成皮膚搔癢,若再繼續攝取會誘發過敏的食物, 可能會讓症狀惡化。 

2.保濕很重要

盥洗的水溫方面,介於攝氏 33-38度,洗澡時間約15分鐘左右,洗好後千萬別用毛巾摩擦身體,只要把多餘的水分拍乾,不要全部擦乾,讓皮膚保有濕度,再塗上保濕產品即可,如皮膚症狀嚴重,需要塗抹類固醇藥膏或是其他藥物時,需先塗抹藥物,間隔15-30 分鐘後再塗上保濕劑。

陳俊仁醫師建議,在夏季時可塗抹乳液,到了冬天可以用乳霜或油膏等較保濕的產品,並按身體部位不同使用,如:身體較乾燥的 部位使用油膏,輕症部位則塗乳液或乳霜,而綿羊油、馬油 等含動物性脂肪成分的產品,誘發過敏的機率比植物性脂肪高,仍要視每個人 不同的膚質,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針對網謠傳不能泡澡部分,陳醫師表示,只要避免用太熱的水洗澡(低於攝氏40度)即 可,若泡澡反而可以讓皮膚吸飽水分, 有助於保濕,只要用清水、含燕麥的沐 浴乳或敏感肌膚專用的產品洗澡,再少 量沐浴乳清潔、避免搔抓即可。

食藥署提醒,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 醫師常會使用口服或外用抗組織胺、類 固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需長期服用,但有些家長會擔心藥物副作用不讓孩子吃,反而讓患童不停搔抓使病 情惡化,只要做好保濕並配合醫師正確 給藥,無需過度擔憂。

3.食添嚴管理 食品安心吃

針對食品添加物,食藥署表示,其實只要依法適量使用就不會 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為了國人健康及飲食安全,我國已於《食安法》第18條,訂有「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 限量暨規格標準」,規範食品添加物規格、使用範圍及限量標準。除了查驗登記以外,食安法也規定, 業者須至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登錄產品及至食品追溯追蹤管理資訊系統記錄流向,產品也需明確標示「食品添加 物」字樣、用途、使用範圍及其他用途事項,以符合我國食安法相關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