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於明年11日,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但因消費者缺乏信心,餐飲集團與食品業者紛紛表態不會考慮引進美豬。

 

828日,總統蔡英文親自舉行記者會,宣布已責成政府相關部門,「在保障國民健康的前提下,依據科學證據與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值。」也就是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以下簡稱萊劑)的美國豬肉進口,相關規定將於明年11日生效。

 

「以後台灣的餐廳、小吃店,會不會到處都是瘦肉精美豬?」在那場記者會過後,許多民眾都有類似的疑問。

 

「美豬開放以後,鼎泰豐暫時不會考慮使用,未來應該也不會。」對於消費者的問題,知名餐飲品牌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給了這個答案。他的理由很簡單:「台灣豬肉品質符合鼎泰豐的需要,而且消費者對美豬有疑慮。」

  

進口豬占1成 多做加工原料

 

台灣民眾確實對含有瘦肉精的肉品懷有強烈疑慮,因此萊克多巴胺自2006年起,一直被政府列為禁藥,禁止殘留萊劑的肉品進入台灣市場,也不准國內畜牧業者使用。即使聯合國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於20127月通過萊劑容許量標準,台灣仍堅持「牛豬分離」原則,僅容許30個月齡以下含萊劑牛肉進口,仍對豬肉維持禁令。

 

因此,當政府以「促進台美關係」為由,決定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立刻引發正反兩極意見。

 

「這幾天一直有客人打電話來問:『你們的原料有沒有美國豬肉?』我們回答目前都是用台灣豬,有些人還會追問:那未來會不會用?」一家連鎖餐飲品牌分享的故事,也顯示消費者對「美豬」抱持高度的不信任。

 

其實,美國豬肉並不必然含有瘦肉精。根據農委會統計,2019年台灣一共從美國進口11000多公噸的豬肉,在市占率約1成的進口豬肉中,排名第3大,略低於加拿大與西班牙;今年17月,也有6100多公噸的美國豬肉進入台灣市場,總量僅次於加拿大的12千公噸。

 

過去10年來,加拿大一直穩居台灣進口豬肉的「市占率」冠軍,重要原因在於價格具競爭力。據農委會統計,2019年每公斤進口加拿大豬肉的平均價格為1.99美元,美豬則為2.61美元;西班牙與丹麥豬肉單價相對較高,2019年每公斤平均價格分別為3.72美元與3.06美元。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NO.12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