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在南海試射4枚導彈,其中有兩款被歸類為「航母殺手」。對此,指揮環太平洋演習的美國第3艦隊司令康恩(Scott D. Conn)好整以暇地表示,美國將繼續行使國際法的飛航、航行及營運自由,履行美國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承諾,確保盟友及夥伴的安全。《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稍早登載該刊國防編輯奧斯本(Kris Osborn)的文章,分析美國海軍可能的對策。

曾在美國國防部陸軍助理部長辦公室任職的奧斯本指出,中國這次試射的東風-21D的射程超過1,500公里,東風-26B的射程超過4,000公里,假設這份報告準確,那肯定值得關注。

奧斯本接著說,這一切都引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導彈是真正的「航母殺手」嗎?它們會阻止航空母艦在一定範圍內安全運作嗎?它們的存在會真正改變美國海軍對航母的計畫嗎?海軍已經並且繼續這樣做,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許多評估和分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爭論和不確定性。

基於國安考量,美方許多與船舶防禦有關的細節都不公開,但是眾所周知,美國海軍正在迅速打造新型高科技船舶防禦系統。這些措施包括在武裝船艦上配備精準的雷射光武器,以追蹤並焚燬來犯的對象,而且雷射光束的有效距離越來越遠。美軍也早就已經配備SM-3、SM-6、海雀導彈II、SeaRAM、滾體導彈,以及一些近距離武器系統,可以攔截來犯的導彈。

奧斯本指出,美國海軍這些武器都已升級。 SM-3正在尋找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導彈防禦系統,SM-6現在具有雙模式搜尋器,能夠適應飛行中的移動目標,而Block II ESSM變體可以掠海模式運行,攔截平行於水面飛的低空導彈。這些武器的功能都可以幫助美國海軍解決各種類型的反艦武器。

更重要的是,這些分層防禦武器之間的網路越來越緊密,並與通用的指揮與控制系統集成在一起,可快速共享信息、協同火力控制並和即時將目標分類。

電子戰的地位也很突出,美國海軍目前正在致力於將資訊戰與電子戰武器系統進一步聯繫起來,提高了目標感知的可能性,網絡和電子戰攻擊可能性的技術範圍。借助先進的傳感器創新,艦載的電子戰系統可以檢測到正在接近的反艦導彈,加以干擾甚至將它關掉,或者乾脆使之偏離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