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海基會172期《交流雜誌》

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未歇,南方大水患未止,加上北方蟲災,糧食危機浮現。而多國祭出農業出口管控,包括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越南、泰國和柬埔寨是稻米出口國,接連限制農產品出口,內外問題接踵而來,會造成中國的糧食危機嗎?

今年糧食就像現在的口罩

所謂「湖廣熟,天下足」,自古以來長江中下游平原是「魚米之鄉」,光是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5個省份,糧食產量就約佔總量的4分之1。今年初以來,疫情嚴重衝擊「春耕」,至今疫情未見好轉,糧食如疫情大流行的基本戰略物資,特別重要,地方紛傳「今年的糧食,就像現在的口罩。」

入夏以來,長江流域與南方多省遭遇中共建政以來最嚴重的洪水氾濫。從四川、重慶一路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還有廣東、廣西、貴州等地,都成了名副其實的「水鄉澤國」。農作損失難以估計,況且7、8月防汛高峰期尚未到臨,洪患對民生經濟的持續衝擊,恐將越演越烈。

除了疫情及洪災,3月以來危及玉米收成的秋行軍蟲災情,以及恐將啃蝕兩成糧食年收的東北蝗災;還有中國大陸南方另有來自非洲的蝗蟲大軍來勢洶洶,雲南也已通報大規模的秋行軍蟲災害,另外在廣東也發現水稻型基因組之秋行軍蟲,已是稻米收成隱憂。再加上東北的吉林、黑龍江等地也陸續出現蝗蟲部隊。

約莫兩個月前,聯合國糧食計畫署鄭重警告,隨著瘟疫大流行,更大的危機將是饑荒,且可能在半年內發生。

疫情大流行衝擊糧食供應,多國深感疑懼,紛紛未雨綢繆,包括越南、埃及、印度、泰國、緬甸、柬埔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許多農糧出口國,已於4月宣布暫停出口糧食。

對此,5月2日中國大陸知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對媒體直率表示,「如果這幾個產米國家禁止出口,中國肯定會缺糧。」去年7月袁隆平接受官媒採訪,也曾經坦言「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吃的」、「別國不賣,就麻煩了」。

今年4月,中國大陸曾經發生一波囤積糧食風潮,搶糧恐慌升高,中共當局出面安撫,當時包括河南、山東、吉林、四川等重要產糧省份糧儲局幹部,紛紛宣稱糧食儲備足夠全省人民吃一年。

此前,中共農業農村部官員於4月4日指出,小麥、玉米及大米三大主糧庫存充足,尤其小麥和稻穀庫存約當全國人民一年消費總額;商務部官員也於4月2日表示,2019年三大主糧庫存超過2.8億噸,不必擔心短缺。

蔬菜出不去 大豆進不來

從需求面來看,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億噸,以14億人口估算,平均每人可分到糧食超過470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線。而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去年小麥、玉米、稻米三大主糧庫存有2.8億噸,尚可確保一年消費。

從供應面來看,中國大陸是糧食生產大國,進口主要是泰國大米、小麥等,但進口的大米、小麥只占國內消費總量1%和2%,多用來調劑需求結構;從越南等地進口的稻米主要用於生產飼料、味精、米粉等,而非直接供應糧食市場。

不過,雖然穀物供應充足,但有部份食品如大豆、食用油面臨「進不來」,以及水產、蔬菜及茶葉「出不去」的問題。中共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米、麥等穀物的自給充足,但是如大豆(黃豆)、食用油等可能會受到影響;經濟封鎖的措施也讓家禽、豬肉等加工廠缺工,進而影響肉品供給。

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等11國都暫停對中出口大豆。由於進口大豆來源減少,中方轉而向美國大量進口大豆。中國大豆進口占國內消費量高達85%。根據其海關數據,今年第一季進口的美國大豆,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進口的豬肉多出五倍。

中國大陸還在與非洲豬瘟奮戰,生豬頭數減少4成以上,于康震說,隨著疫後復工,非洲豬瘟的疫情有捲土重來的風險,加上蝗災、旱災及水災的影響之下,今年的情勢確實比較艱難。

許多國際組織也特別關注,疫情導致的糧食危機恐怕不僅限於中國,例如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貿組織(WTO)、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聯名警告各國在防疫之際,應該積極關注糧食供應鏈的衝擊,否則很快可能發生糧食危機與通貨膨脹。

據聯合國在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年度報告指出,數十年來,饑餓人口原本穩定下降,但2014年又開始緩緩回升。調查發現,全球近6.9億人將陷入饑餓,等於全球人口8.9%,即每大約9個人,就有1人吃不飽,單是2019年就增加了1,000萬饑餓人口,與5年前相比更多了6,000萬人。若目前趨勢持續,5年前設定的「2030年以前消除饑餓」目標不可能實現。

據聯合國目前估計,在2030年以前,世界上會有超過8.9億人受饑餓影響,佔全球人口9.8%。全球經濟趨緩加上氣候變遷衝擊,全球更多人陷入饑餓。營養的食物太過昂貴,許多人無法負擔,不但營養不足情形加劇,成人與小孩肥胖人口也日益增加。

樂施會(Oxfam,是國際發展及救援的非政府組織),最近發表一份報告,警告疫情會讓糧食危機惡化,估計到今年底,全球平均每天可能會有1.2萬人死於飢餓,比病毒殺死的人數還要多。

樂施會總幹事維拉指出:「對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已經受到武裝衝突、氣候變化、不公平等現象打擊而掙扎的人來說,這場疫症是最後一根稻草。崩潰的糧食體系,已經令到數以百萬計的糧食生產商及工人陷入貧困。」

許多國家和地區推行鎖國封城措施,出遊受到限制,不單工人和農民受到衝擊,連人道救援物資的運送工作也大受影響。上述各種新挑戰,加上原已存在的問題例如戰爭、氣候變化和不平等現象加劇,讓全球飢荒的情況更加嚴重。

傳出北韓受到經濟制裁,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出現斷糧情形。南韓媒體《韓聯社》報導指出,北韓在4月至5月期間,大幅增加糧食進口,分析人士認為,北韓恐怕已陷入相當嚴重的糧食危機。

此外,3月底香港因傳言越南與泰國將禁止大米出口,短暫掀起搶米潮;台灣農委會也揭露中國大陸在全球針對糧食大量掃貨,光3月一個月內便緊急搶購5千萬噸大米。

國際糧食斷鏈 中國大陸大難臨頭

中共農業部曾經預測,2020年中國的糧食實際需求量為7億噸,產量僅為5.54億噸,缺口將近1.5億噸,如果國際糧食供應鏈失靈,將大難臨頭。

此外,中共官方統計,中國大陸糧食自給率從2013年的96%驟降到2019年的86%,跌落9成的國家糧食自給安全線,約有14%的糧食要依賴進口。還有相當重要的民生物資—大豆,是食用油與飼料主要來源,卻有超過8成仰賴進口。如今糧食的栽培、生產、通路、供應、進口等環節受到天災人禍的「黑天鵝」嚴重夾擊,缺糧問題浮現,恐迅速變為碩大的「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