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小晴面對繁重的工作事務以及忙碌的工作步調,感受到壓力持續地增加。為了力求工作有所表現,於是,要自己面對壓力,繼續努力向前,希望能達到工作的要求,卻逐漸地消耗精力,減少原有的興趣,壓縮了生活品質。長久下來常會懷疑人生,也可能磨損了工作的熱忱,甚至於冒出離職的念頭。

持續壓力讓人感到耗竭

Marie Åsberg教授提出耗竭漏斗(Exhaustion funnel)的概念。當壓力來臨時,多數人傾向將看起來重要的事情擺在優先處理位置,於是選擇將有限的時間用來努力達到工作要求,暫緩看起來似乎沒那麼必要,卻能帶來喜悅或放鬆的活動。當壓力持續時,開始出現睡眠問題、身體不適。這時候,想要認真工作,或者想藉由工作獲得成就與自信的工作者,投注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工作,放棄更多能帶來喜悅或放鬆的活動,甚至完全停止這些活動,只留下會耗盡能量的工作或其他壓力來源。因此逐漸感覺生活沒有樂趣、失去活力,最後精疲力盡。

滋養的活動可調節壓力

很多人會說:「我工作就是這麼忙,哪有辦法?」壓力常會同時把生活中的掌握感和愉悅感都帶走,這時候只需要做一件能感到滋養的活動就有助於改善。所謂滋養的(nourishing)活動,是指能提升心情、提供能量、增加生命感的活動,包括下列兩個類型的活動:

1.愉悅的活動: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放鬆感、愉悅感的活動。例如:抬頭看天空、洗個澡、跟朋友聊天、看有趣的影片...等等。

2.勝任的活動: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成就感、滿足感、控制感的活動。例如:整理抽屜、帳單繳費、購賣日用品、幫盆栽澆水...等等。

照顧自己就從現在開始

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鼓勵大家列出屬於自己的「滋養的活動」清單,再從清單中挑選簡單、花費時間少的活動開始做嘗試,或許可以從離開工作地點時,抬頭看著天空的景色開始。請記得: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讓工作表現更出色。 

作者:楊雅清臨床心理師/怡然心理治療所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