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媒體專訪智庫學者迪蒙柳,他提到中國吞下香港後便把目標瞄準台灣,但台港地位不同,骨牌效應目前並無可能。另外,西方國家缺乏對北京的協同一致立場,也是問題所在。
今天是1997年香港主權由英國移交中國23週年,也是香港特區國家安全法上路的第一天。法國政治週刊「瑪麗安娜」(Marianne)專訪法國智庫亞洲中心(Asia Centre)會長迪蒙柳(Jean-François Di Meglio),探討中國、香港、台灣及西方國家間的關係與未來局勢。
迪蒙柳首先表示,香港抗爭運動自2019年爆發,但中國選擇在此時才通過國安法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主權移交週年的時機點。23年前,中國承諾一國兩制;今天,兩制徹底成為一國,這是一個重要象徵。
第二,去年香港大規模反送中運動讓中國顏面盡失,最後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那時就知道北京當局一定會報復,只是在等待時機。現在北京趁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危機,賭國際無暇關注中國,這是傳達訊息、進行反擊的最佳時間點。
中共政權的企圖當然是要限縮香港民主。但迪蒙柳說,北京的手段很有意思。「國安法直到昨天為止都很神秘…它造成一種氛圍,在此期間,很多人選擇離開香港,擔心自己會成為國安法開刀的對象。」
「北京企圖『殺雞儆猴』,導正香港,斬斷所有反叛運動,甚至還設置辦公室確保國安法徹底落實,製造寒蟬效應。」
迪蒙柳也提到中國目前面臨的困境。許多人都以為中國政府會強力鎮壓抗爭,但沒有。「中國不想再製造六四天安門事件,這就是中國的兩難,它陷在自相矛盾與理念的死胡同裡。中國說自己是共產主義,但執行的卻是資本主義。同樣的,它說『香港屬於中國』,卻又讓它享有部分自由方便做生意,因為中國可不想殺了金雞母」。
在他看來,香港從未真正有過自治,無論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或回歸中國成為特區後。當然,香港曾看似有自治,「但事實上,香港依賴的是中國政權的善意,所謂自治也只是表面」。
不過迪蒙柳表示,中國也不希望取消香港的金融與經濟自治,因為這對它有利,這是另一個中國兩難,北京可不想嚇跑有意來香港落腳的投資客。
面對記者提問是否會為台灣帶來骨牌效應,迪蒙柳強調台灣和香港的不同。他說:「技術上這是不可能的。儘管中國希望,但台灣和香港的地位不一樣。北京的策略是吞下香港,接著對台灣如法炮制。然而這個策略的問題是,台灣總統很聰明,她從來不用獨立這個詞,所以在明面上,她不能被指責。」
他說:「骨牌效應目前看來是不可能的。倘若明天中國又發生什麼大災難,或許共產黨政府會企圖動用武力,但這是很不可預見的。」
至於西方國家的反應,迪蒙柳顯得相對悲觀,「我們不能對西方有任何期望,因為我們目前和中國正處於類似『冷戰』的狀態,不能和對手硬碰硬,除非關鍵利益受到威脅」。
迪蒙柳說,香港不是美國的關鍵利益。香港對美國只有金融和經濟利益;對英國來說也一樣。「更宏觀來說,西方國家沒有統一陣線,也沒有設下任何中國不應該越過的紅線,中國在這框架內自然無所忌憚,這就是它目前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