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為了抗議罷韓而在凱道集結的韓粉,大約只有稀稀落落的五百人。網路上不少鄉民戲稱,連799壯士都沒有到齊啊!稍早韓國瑜及其市府小內閣在鳳山舉辦的畢業典禮,人氣同樣大不如前。遭到將近94萬高雄市民退學的韓國瑜,就像是被逼到烏江絕境的項羽,但他選擇的不是自刎以謝江東父老,而是痛批劉邦不該殲滅他。

在罷免票確定超過門檻後,韓國瑜在市府召開的記者會上,發表「兩個感謝,三個遺憾與一個祝福」,但通篇談話怪天怪地、怪東怪西、怪民進黨,就是不怪自已,甚至用「罷韓國家隊」來挑動支持者的情緒。隨後傳出議長許崑源墜樓的消息,更讓國民黨以為撿到了槍,大肆炒作集體的悲情。一位曾經上山打老虎的前縣長大聲質問民進黨:「這就是你們想要的嗎?」而國民黨的議會黨團則在運作追諡許崑源為永遠的榮譽議長,韓國瑜甚至將許崑源比作鄭南榕,一時間韓粉們的悲憤到達了頂點,報復性罷免的聲音此起彼落。只是韓國瑜及國民黨顯然感受到社會的輿論反應不佳,所以韓國瑜宣布不會採取法律途徑,訴諸罷免無效,也派人勸退凱道前的集會,算是踩了一次智慧的剎車,沒有繼續沉溺在悲情之中。

國民黨想要再起,或許應該好好參考和思考民進黨的發展歷程。從前民進黨在野的時候,國民黨常常譏諷民進黨只會訴諸悲情。確實,民進黨自黨外時期以來,因為對抗威權統治而長期遭受打壓與迫害,所以靠著訴諸悲情凝聚了一定的群眾。但是不要忘了,民進黨第一次取得首都政權,是1994年陳水扁在台北市高喊:「快樂、希望、陳水扁」!而第一次大規模攻佔地方政治版圖是在1997年的縣市長選舉,一舉奪下了13個縣市,當年民進黨的選舉訴求是:「綠色執政,品質保證」。2000年歷史性的政權輪替,扁團隊的選舉口號則是「少年台灣,年輕政府」。簡單地說,民進黨在1994年之後,就已經擺脫了悲情的形象,轉而訴諸執政品質,以及國家願景,因為這才是選民真正關心和在意的事情。即使是2008年綠色政權慘敗,帶領民進黨從廢墟重建的蔡英文,也沒有選擇重回悲情路線。

國民黨在2000年及2004年總統選舉落敗之後,都凝結了一股怨天尤人之氣,雖然2008年靠馬英九贏回了政權,但卻在兩岸路線上作了誤判,再度拱手讓出江山,而且有一蹶不振之勢。韓國瑜在國民黨低迷之際,靠著「發大財」的口號掀起了一股韓流,「發大財」雖說空洞浮誇,但未嚐不是一種易懂又能引起共鳴的願景,可惜的是他不斷信口開河又心猿意馬,才會遭到選民唾棄。一年多前的藍軍救世主,如今硬生生地被拔了下來,支持者難免怨氣沖天。但是今日台灣畢竟已是民主社會,一切都是選民的集體決定,與當年威權時代民進黨或黨外訴諸悲情的環境已經截然不同。國民黨如果還有一絲一毫「我將再起」的豪情,就要對這些少數激越的悲情支持者敬而遠之,不要把「悲情政黨」的標籤貼在自己身上。唯有強化問政與施政的品質,帶給人民美好但務實的願景,才是國民黨的中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