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個月中發布新禁令,擴大出口管制措施。外媒報導,除了找其他替代供應商外,中國也正積極建立自家半導體供應鏈。但研究數據顯示,到2024年止,中國晶片的自給率只有20.7%,遠低於設定目標70%,要達到「自給自足」還很難。

《日經新聞》報導,中美關係緊張,可能會促使中國加速建立自家半導體生產線,也就是加速推動「中國製造2025」計劃。該計畫預計2025年半導體自製率達到70%,但美國研調機構《IC Insights》認為要達到目標很困難。

《IC Insights》指出,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但不代表中國自製半導體可以同步大幅成長。像中國去年半導體自製率約15.7%,僅比5年前的2014年的15.1%小幅提升了0.6%,預估到2024年,中國晶片的自給率僅佔20.7%,仍遠低於70%的目標。

此外,《IC Insights》也指出,去年中國製半導體195億美元,其中僅76億美元的半導體是由中企生產,其餘119億則由台灣台積電、南韓三星與美國英特爾等外商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產能佔中國的60%以上。到2024年,這些外國公司仍會佔中國晶片一半的產量,成為中國IC生產基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專家預期,中國半導體在未來5年甚至10年內,在「自給自足」方面要取得重大進展恐怕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