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是郭雨新及其競選班底選擇了林義雄,但更深層去推究,其實是二十幾年來,郭雨新及其競選班底形成的,基於理想和情感結合的機制,在選擇林義雄。

我們想要知道的是,這些人到底是基於什麼理由而結合在郭雨新的旗下。尤其這之中不乏自始至終堅定如一者,他們在郭雨新流亡海外以後,仍舊是宜蘭黨外的中堅力量。

基於林義雄的回憶以及筆者拜訪這些老前輩們,筆者歸納出這樣的結合,基於幾個理由:

(一)和郭雨新間的私人情感。

(二)對於郭雨新的敬佩、讚賞。

(三)和郭雨新的理念一致,為台灣人打拚,追求台灣人的民主與福祉。

(四)對於國民黨的不滿,包括國民黨對郭雨新壓制引起的義憤及國民黨對台灣人壓榨引發的不滿。

另一方面,郭雨新的競選班底(尤其中堅班底),並沒有從郭雨新的身上得到什麼好處,反而在選舉時(甚或平時)為郭雨新出錢出力,這亦可從這些人的實際經濟情況得到佐證。相對於一些黨外人士有不少富有的朋友,郭雨新的朋友們則顯得生活質樸,筆者就親眼目睹奉獻犧牲到真正是家徒四壁者!如果用最簡短的話來表示,這即是一種「理想和情感」的結合。

郭雨新與其競選班底的結合,二十幾年來一直基於理想和情感。他並不以金錢的補償或是利益的分配,給予幫忙他的人。這些人也知道接近他沒好處,反而還會遭到情治人員的調查、監視。因此這種情況之下,還會和郭雨新在一起的,多少屬於具有正義感(不巴望郭雨新給他好處)且相當勇敢(不怕國民黨監視、迫害)的屬性。當郭雨新離開台灣以後,他的競選班底接納了林義雄入主宜蘭黨外。

林義雄為什麼能順利繼承郭雨新,擔當起領導宜蘭黨外的任務?林義雄任郭雨新的法律顧問和辯護律師,以及郭雨新在離台前夕向他的競選班底推薦林義雄,固然都是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林義雄本身的性質能為郭雨新及其競選班底接受。郭雨新會向他的競選班底推薦林義雄,即是認為林義雄能勝任這個角色,郭雨新的競選班底能接納林義雄,也是因為他們認識到林義雄能夠扮演好他們習慣郭雨新所做的。說得更清楚的是,林義雄能夠維持郭雨新時期宜蘭黨外那種理想和情感的結合。

因此表面上是郭雨新及其競選班底選擇了林義雄,但更深層去推究,其實是二十幾年來,郭雨新及其競選班底形成的,基於理想和情感結合的機制,在選擇林義雄。林義雄回憶這段過程說,他當時很用心跟他們在一起,因為他覺得他們這些人很可愛、理想性很高,和一般冷漠的知識分子不一樣。他自己和他們在一起時覺得很爽快,因此和他們很快就熟識而變成朋友了。林義雄把他們看做同志(林義雄做這個職類,他們做另一個職類),而不是當做替他工作的人(或把他們當作樁腳、部下),因為他們是為自己的理想來打拚,也因此他們並不曾從林義雄身上得到好處,反而是自己出錢、出力。宜蘭黨外由領導者和競選班底基於理想和情感結合的機制,林義雄以後依舊在影響著對領導人及支持者的選擇。這也就形成了日後宜蘭政治文化的一部份。

郭雨新與宜蘭支持者    圖/張文隆提供

表面上是郭雨新及其競選班底選擇了林義雄,但更深層去推究,其實是二十幾年來,郭雨新及其競選班底形成的,基於理想和情感結合的機制,在選擇林義雄。   張文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