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職場上常見有人在下班後參加各式學習活動,有些是學習才藝,有些是學習語文,有些是專業能力學習與進修;有的人不一定參加課程,可能是自己安排、自主學習,例如:購買線上課程或是雜誌,彈性安排時間學習,但不論何種安排,這些活動都會佔用下班後休息的時間。

依照個人目的不同,這些學習可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發展第二專長、增加休閒活動選擇、培養興趣、強化外語能力等,有的需要回到校園進修取得學位,有的需要參與考試獲得認證,會因為項目類型、是否取得學位或認證等有不等的難易度、所要花費的時間心力亦有所不同,而在這過程中,要兼顧工作與學習,難免產生壓力,影響生活與工作的平衡,甚或影響家庭或人際關係。

學習與進修的目的

提升專業與個人成長為常見的進修目的,但有時候學習的成效不見得能有立即的回饋,此時並不急著放棄,有時對自己的投資需要時間來醞釀;有些人喜歡將生活填滿,幫自己報名眾多課程,下班後的生活比上班還要緊湊,彷彿每完成一個活動/學習就可以刪掉一條待辦事項,但生活仍覺空虛,此時就需要停下腳步思考,個人究竟追求的或是想要迴避掉的是什麼;有些人則將下班後的學習視為充電與轉換心情的方法,所帶來的感受又會有所不同。

善用瑣碎時間與規劃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扣除掉工作、睡眠等必要的時間,下班後所能利用的時間也相當有限。有些人傾向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時段用來學習,才會有「學習」的感覺,有的人則能夠利用瑣碎時間積少成多,各有不同的時間利用方式,皆視個人習慣與時間規劃分配。

設定可執行的小目標

當開始學習或進修後,時間分配與生活皆可能產生變化,常見的反應是「事情太多,我的時間不夠用」,此時則需要好好檢視每一個大目標,將每一個大目標拆解成易於執行的小目標,不僅較容易執行也較容易達成,除了可減少壓力與挫折感,也能增加自我效能。

許多人對於在下班後還能進修學習的人感到欽佩,在一番努力後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確實令人很有成就感,但也別忘了允許自己適度的休息與空白,保留一部份內心的空間給自己,就算最後沒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會因為這些經驗讓自己有了練習接納自我的機會。

作者:洪梅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臨床心理師洪梅禎。   圖 : 洪梅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