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一個四口人的家庭,最近在購買口罩時發生了段有趣的互動--

(在車上)

爸爸:取口罩好像可以同時預購下次。

媽媽:不知道,也許等一下試試看。(一對兒女在旁靜靜看)

(抵達超商)

爸爸:等一下取口罩就直接續購,應該可以一次完成。

媽媽:可能吧,等一下看看。(一對兒女在旁靜靜看)

(機器前,媽媽正在操作中)

爸爸:同時預購喔。

媽媽:看起來是要分兩次,因為是兩個功能窗。事情一件一件來,好嗎?(語氣不耐)

爸爸:應該不用兩次,可以直接一次完成取貨跟續購。

媽媽:你來!(氣氣氣氣氣)

(空氣凝結數秒後)

孩子:爸爸,你被罵了耶。那你現在知道被罵是甚麼感覺了齁。

爸爸尷尬地重複了孩子後面那句話,夫妻倆沒有互動的離開超商。

互動的細節決定關係的好壞

常聽到一句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家庭關係也不例外。上面是一個看似沒甚麼的互動過程,那麼,藏在細節裡的魔鬼是甚麼呢?

1.父母的衝突,就算隱晦,也躲不過孩子雪亮的雙眼。

衝突不需要直接或具殺傷力的口語,語氣、表情、態度或非語言身體姿態,就可傳達出「我很不爽」、「我對你很不滿」、或是「你可以閉嘴嗎」等攻擊訊息。

2.夫妻溝通的不和諧,長此以往,也就是孩子最具影響力的身教。

夫妻溝通能否順暢、表達能否自我一致、以及如何在互動中解除衝突緊張,都是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難在無法透過話語說明白、講清楚,易在只要夫妻持續好好表現(不需完美),孩子就會學起來。

3.當孩子能自在且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代表父母其實表現得還不錯!

父母或伴侶並不需要完美,也不一定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只要在生活中可以維持或是增加那些和諧、流暢的部份,就能給孩子發展表達自我的空間。這也反映了家庭關係中,成員間可以有暢通的互動,而不會對自我表達感到困難、擔心或害怕。

作者:劉彥君 慈恩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劉彥君臨床心理師。   圖:劉彥君/提供